孫承宗好像不願意多談這個話題,把皇帝搬出來打著官腔走下土城,邊走邊問。
“這兩日探馬可曾發現敵人主力動向?”
“鄂木布每隔日都會派出十二隊偵騎向不同方向搜索,50裡內除了一些零散的住戶牧人什麼都沒發現。
前幾天那些些遠遠綴著的騎手也不見了蹤影,聽說是向北邊去了。要不再讓鄂木布多派些人手,把範圍擴大到100裡?”
提起戰況,薑弼就是一腦袋官司。好不容易獨領一軍,結果剛出來就遇到了麻煩,不是敵人太多,而是找不到敵人。真是愁死人,想用力結果發不上勁兒,還不知道該怎麼解決,太丟人了。
“還是保持50裡的搜索範圍,儘快把防禦工事修好。他們既然想誘敵深入,那我們就來個順水推舟、穩紮穩打。先把這幾座軍堡建好,保證後勤通暢,再圖謀更多。”
而孫承宗也沒給出任何解決辦法,態度還非常保守,居然打算憑借從嘉峪關到瓜州的一連串綠洲與敵人耗下去。
怎麼說呢,真要論穩妥,這確實是個好辦法。每建好一座軍堡,軌道也會跟著開始鋪設,就這麼一節一節的往前拱,用不了兩個月就能拱到瓜州。到時候運輸成本和數量都會大幅降低,多耗幾個月真不是問題。
“不知那吐魯番汗又是何許人,為何要在主場采取如此降低士氣的戰法。”
雷老虎和薑弼的想法差不多,都想主動尋找敵人作戰。可現在確實找不到,不由得想起了始作俑者,開始打聽具體情況。
“好像是葉爾羌汗國裡的一位……呃……王侯,有兵權和領地的那種。
根據總參謀部提供的情報,葉爾羌汗國內部也不是很團結,國王沒有得到所有部族首領的擁戴。這位吐魯番汗就是反對者之一,乾脆占據了吐魯番、哈密一帶自立為王了。”
這個問題讓孫承宗回答起來有點困難,與在遼東和蒙古作戰略有不同,西征的情報工作很不給力,除了少量的等高線地圖輔助,基本不掌握對方的詳細實力和將領情況,甚至不知道要麵對多少敵人,連個大概的譜兒也沒有。
不能怪總參謀部廢物,畢竟中原和西域在地理層麵隔絕了上百年,幾乎沒有任何人員往來,文化、宗教、語言還不通,隻能從土默特牧人和烏斯藏僧人口中聽到相關的隻言片語,再加以分析總結。
“既然如此,吐魯番汗手下必定沒多少兵,很可能得不到葉爾羌汗的支援,所以才不敢迎戰,把人口都撤回了哈密。
孫都督,這對我們來講應該是個機會,聚而殲之的好機會。如果能在哈密或者吐魯番將其主力殲滅,對下一步深入西域腹地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雖然孫承宗講得不是很清楚,更不詳細,依舊引來了薑弼的很大反應。啥叫有封地有兵權的王侯,這事兒漢人王朝最明白了。古有封疆裂土的節度使,今有起兵靖難的燕王。
也就是說如果明軍攻打吐魯番汗的領地,遠在南疆的葉爾羌汗很可能不會派兵支援,甚至躲在一邊偷偷樂。這等於是大明帝國出兵替他鏟除了叛逆,兄弟倪牆的時候外敵反倒不是關鍵,兄弟才最該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