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裡是沒有足夠的軍隊了,但汗國的子民每個人都是真主的勇士,現在是證明虔誠的時候了!埃米爾們,讓你們家裡的小夥子和男人到城牆上去,把火炮準備好,真主與我們同在!”
眼見辦法沒討論出來一個能被所有人認可的結果,沙迪和卓有些坐不住了。葉爾羌城是沙迪家族的大本營,有道是人離鄉賤,毫不抵抗就撤往喀什噶爾城對家族利益十分有害。
而聽潰兵們描述,進攻若羌、且末、於闐的明軍也就大幾千人,即便戰鬥力強橫,長途奔襲下來也是強弩之末。如果能背靠葉爾羌城全力防禦,不一定沒有一戰之力。
至於說火器犀利、百步之外取人性命之類的細節則被自動過濾了。汗國軍隊裡也有火槍兵,威力確實挺大,可受限太多,算不上能左右一場戰爭的決定性兵種。
再加上有城牆依托,居高臨下的弓箭手要比火槍兵更利於防禦。此消彼長,在武器方麵雙方並沒有明顯的優劣。
如果能守住葉爾羌城,等待大汗率軍回援,沙迪家族在今後的汗國政治與宗教版圖裡必須是一家獨大。利弊得失已經很明確了,戰,名利雙收;退,威信大減。
“我會親自出城與明軍交涉,但想讓餓狼不吃羊就要讓餓狼吃飽。現在大汗不在,這筆錢隻能先由在座的各位來籌措。
沙迪家族捐出魚鱗10枚、抵納100枚、紅綠寶石和玉石一盤。各位,請展現出慷慨吧,真主會注視著你們的!”
政治不是打打殺殺,所以光有戰、退兩個選項還不夠,和談也要做為一個很重要的手段。
前往吐魯番、布哈拉、哈薩克的信使已經出發半個月了,算起來頂多再堅持一到兩個月,救援的大軍就能抵達。
在此之前如果能用些許錢財換得侵略者一段時間的猶豫不前,待援兵趕到解救了葉爾羌城,自己的功績和聲望也將再度高漲。
但是這筆支付給侵略者的錢財不能由汗族支付,也不能從沙迪家族兜裡掏,而是要由每位汗國貴族共同承擔。
如果自己能說服侵略和少收點,剩下的自然而然就進了腰包。也就是說在自己漲聲望的同時,順手還要再狠狠撈一筆。
事後怕不怕被人揭穿?這麼想就太幼稚了。不是說了嘛,汗族不用掏錢!都城保住了,又沒損失錢財,拉提甫汗會追究嗎?隻要大汗沒損失,其他家族的損失就不值一提了。
戰亂一起總要有人受到損失。其實最終損失的也不是貴族,事後可以去用各種辦法從農夫、牧人、商人、工匠身上把失去的全拿回來,甚至更多。
最倒黴的是百姓,和平時期當牛做馬,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為巴依老爺們創造財富,自己省吃儉用世代受窮。戰爭一來呢,還得拿上武器以保衛家園的名義去當炮灰!誰敢說不去,那就是大逆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