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8 有條件投降(2 / 2)

不明不清 第十個名字 2458 字 1個月前

“放下武器,出城無條件投降,朕承諾不殺一人,限期一個時辰。”隻有一句話,基本堵死了談判的可能性。

為什麼要這麼做,答案很簡單,洪濤懶,不想再率軍重新走一遍了。雖然說沿途能領略內地難以見到的山河壯美,可還是坐在太液池邊釣魚更舒服。

如果接受對方提出的條件,看上去可以兵不血刃占領葉爾羌城,甚至喀什噶爾城,大概率能扶持出一位傀儡國王,也能打通前往中亞的商路。

實際上全都是虛的,隻要大軍一離開分分鐘會反叛,而且毫無難度。因為原本的政治版圖絲毫沒被破壞,權力依舊掌控在舊勢力手中。

屆時就得再來一次西征,麵對的則是更有經驗、準備更充分的敵人,就算勝利了成本也得翻番。本來能用一百塊錢就買到的東西,結果變成了二百塊,不劃算。

而更大的可能並不是完全撕破臉,是想儘辦法逼著帝國和他們妥協。弄得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在這方麵他們都是行家,每個顯赫族群至少經曆過一兩次轉換門庭的體驗,操作起來絲般順滑。

再不成他們還敢並入其它勢力,比如布哈拉和哈薩克汗國,反正家族和財富不會受到太大損失,認誰當國王又有什麼區彆呢。

到時候大明帝國就麻煩了,要在非常不熟悉、非常廣袤、還充滿了極端氣候和宗教的地區,麵對一個擁有至少二百萬人口的大國。

如果隻是正麵作戰還不怕,萬一他們搞起無限製騷擾和破襲戰,那戰爭成本還會打著滾的增加。一旦不能靠戰爭賺錢了,自己弄的這套軍事體係也就離崩潰不遠了。

有這些盤根錯節、底蘊深厚的大家族、大部族存在,也不利於自己的釜底抽薪計劃。隻有把舊勢力推翻打破,才有可能培養傀儡新勢力,否則去哪兒找利益重新分配呢,總不能自己掏錢養著他們吧。

“傳令,瞄準城門左邊的城牆,用空心彈發射一輪。”為了儘快打消對方的僥幸心理,洪濤打算讓炮彈代替文字發言,也試試夯土牆對炮擊的防禦力到底如何。

事實證明夯土牆對炮擊有不錯的防禦力,但有個前提,必須足夠厚,比如明長城與漢長城那樣好幾丈。

葉爾羌城的夯土牆顯然不夠尺寸,同一個位置被不到十發炮彈反複命中,透倒是沒透,可上半截禁不住爆炸的震動,嘩啦一下塌了。

這還是80毫米的野戰炮,對建築物沒什麼破壞能力。如果換成工兵的銨油藥卷,估計五個就能直接炸穿,順便再把兩邊震塌十來米。

事實再次證明,有時候炮彈確實比文字更有說服力。半個時辰之後城門再次打開,沙迪和卓領著上百口子汗族、貴族、埃米爾代表出城投降了。

後麵還跟著兩千多汗國正規軍和大幾千部族武裝,紛紛把身上的甲胄和武器扔在地上,黑壓壓的跪了一大片,任人宰割。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