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各省的乞丐和流民,其中有很多都是好吃懶做之輩,不願意辛苦勞作,即便換個地方恐怕也本性難移。
“嘿嘿嘿……孫尚書,你來替朕回答袁尚書的問題。”
既然是成套的計劃,又處心積慮籌劃了那麼多年,這類基本問題肯定早就有了解決辦法。但洪濤沒直接說,而是轉頭衝著戶部尚書孫元化陰笑。
“臣……難道身份牌還有妙用?”孫元化正聽得入神,突然被點名完全沒反應過來,連起身都忘了,坐在原地張目結舌。但很快就從皇帝的陰笑裡獲得了靈感,不禁叫出了聲。
“然也!待各省身份牌發放結束,錦衣衛就會在縣、州、府城內巡視,出門不佩戴者罰銀;沒有者抓捕送往雲南。但不是農場了,而是苦役。
朕倒希望他們都跑,這樣就會有百萬苦役可用,修路、築壩、建城皆可,且不用支付分毫。若真如此,在座的各位裡有人怕是會笑出聲的,是不是呀陳愛卿?”
如果有人不願意在雲南安家落戶,選擇逃回內地,如果藏匿於深山之中不與人交往,洪濤還就真沒轍。但有多少人會不願意擁有自己的房屋土地,非要去深山老林裡當野人呢?洪濤認為肯定不多,可以忽略不計。
“臣肩負重任,自然是多多益善!”
建設部尚書陳家樹不像孫元化那麼大驚小怪,樂嗬嗬的承認了。皇帝不讓隨便征發勞役,遇到大工程就得去雇人乾活,這筆開銷很大。
如果能給建設部百萬苦役犯,那工作可就好乾了,東南西北同時開工都沒問題,光管飯不給工錢,還可以提著鞭子監督,誰乾慢了直接抽,效率不是一般的高。
“陛下,雲南雖不是貧瘠之地,卻也山高路遠往來不便,突然多了上百萬人口,若是不能自給自足,恐怕還要朝廷賑濟。”
人口遷徙問題解決了,農業部尚書王象晉又提出了利益問題。皇帝說的很明白,軍隊、榜樣環境、利益三要素缺一不可。
現在軍隊、榜樣環境都具備了,卻看不到利益在哪兒。如果當地的產出不能養活這麼多移民,那不如不搞。人餓急了可是啥事都能乾出來,不要說百萬,十萬饑民就能把雲南全搞亂套,最終朝廷還得去收拾爛攤子。
“王愛卿可能沒去過雲南,隻聽聞其山高林密、野獸出沒,實則不然。雲南的土地相當肥沃,水源充足,日照時間長且四季如春,要比山西、陝西更適合耕種。
之所以自古以來始終名聲不顯,主要還是因為距離中原遙遠,交通不便,從而人口稀少,耕作技術落後所致。移民進入之後不光帶去了新的農作物,還帶去了更好的耕作方法和足夠的勞動力。
如果袁可立的農場獲得成功,不出十年,雲南就會成為西南大糧倉,一地難求。不知諸位有何打算,朕已經讓皇後派家人去當地收購合適的土地了,雇上幾十戶專門種植煙葉。
收獲之後除了供朕用,還可以售賣。現在這東西在市麵上價格比可可粉還貴,種上幾百畝,一年下來怕是要比流光齋的收入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