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6 沙廉港5(2 / 2)

不明不清 第十個名字 2623 字 1個月前

沙廉港所處的位置,從地理角度上看更像珠江三角洲平原,有大河、水網、出海口,且緯度、氣候相近。但這裡的農業並不是特彆發達,人口也不是很密集,大多數是孟族。

為什麼會這樣呢?兩個字,民族。曆史有時候非常相似,翻開中國曆史數一數,從南方向北方侵襲的次數少之又少,大部分時間都是北方族群南下。

緬甸也一樣,曆史上第一次統一緬甸的就是來自北方的緬族,它們征服了上下緬甸的所有族群建立了蒲甘王朝,後被元朝所滅。然後各族勢力馬上分崩離析各自為政,直到緬族為主的東籲王朝再次統一緬甸全境。

蒲甘王朝建都蒲甘城,位於曼德勒附近,屬於伊洛瓦底江中遊。東籲王朝建都東籲城,也位於伊洛瓦底江中遊。

如果再算上清朝時期的貢榜王朝建都曼德勒,會發現古代緬甸首都都集中在伊洛瓦底江中遊,最北不超過曼德勒,最南不超過東籲城。

這是為什麼呢?難道說這片地區有魔力?魔力肯定是沒有的,但糧食產量大大滴!

伊洛瓦底江與中國的黃河一樣,是兩國各自的母親河。在古代農業技術不太發達時,中遊地區更有利於農業發展,比如黃河中遊的關中地區也要比下遊發展的早。

有了發達的農業,才能繁育更多人口,人口多了才能開墾更多田畝,這是個正循環。

另外再看看三次統一緬甸的是誰,全是緬族為主的王朝。而緬族據說來自雪區,那就是緬甸的北方。

按照中國人的傳統,北方人不會太適應南方的氣候,所以選國都的時候最南也就到長江沿線了。緬甸人好像也有這個習慣,牢牢把控住中遊的平原產糧區,這樣向北或者向南都比較方便。

後世裡緬甸曾一度把首都放在了仰光,利用海運發展的還不錯,成為東南亞的大港口。但沒過多久又把首都遷回了中部的內比都,原因還是同樣,民族。

如果讓下緬甸地區的孟族人經濟發展的太好,掌控了國家經濟命脈,那以緬族為主的政府就不好控製全局了,搞不好會再次分裂。

洪濤之所以敢派海軍不遠萬裡到沙廉港占便宜,也是看準了緬甸的民族問題。他想扶持當地的孟族人與東籲王朝對抗,間接逼迫緬族人把大部分精力從北方轉移到南方。

這樣一來不光解了雲南的燃眉之急,還能變相消弱東籲王朝的實力。等騰出手把雲貴川地區的改土歸流工作完成,再回過頭來對付一直不安分的緬族政權。

到時候是直接武力鏟除,培養傀儡政權,還是繼續扶持孟族人向北擴張,視當時的周邊各國狀態和經濟情況再議。

這也是洪濤為什麼停止擴張,拿出大量精力和人力財力去解決雲貴川等地土司的原因。不把內部的民族問題搞踏實,占領的地盤越大麻煩就越多,最終讓中央政府左支右絀、顧此失彼、焦頭爛額。

做為一隻走到哪兒就把蛆下到哪兒的大綠豆蠅,洪濤堅決不允許有彆的蒼蠅在自己的蛋上下蛆。民族問題,就是蛋殼上的裂隙,必須優先重視。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