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5 帶著朝廷一起走(2 / 2)

不明不清 第十個名字 2470 字 1個月前

從這個方麵講,熱武器軍隊要比冷兵器軍隊更容易限製。牢牢卡死駐軍的彈藥補給量,將領們縱有千般妙計也是枉然。

景陽三十年(1634)冬,一支小型艦隊從大沽口出發,借著強烈的北風張滿帆向南駛去。和以往海軍艦隊出航不同,每艘船的中桅上除了日月旗還有黃龍旗,皇帝帶著大臣們開始了第一次長途海巡。為了照顧第一次出海的大臣們,艦隊裡特意安排了一艘福州級武裝貨船隨行。它比廣州級的排水量大了足足500噸,達到了1200噸,載貨量超過700噸。

雖然平均航速隻有7節,適航性卻大大增加了,在同等海況下更穩定。除了運送貨物之外,做為客船也比乘作戰艦舒服的多。

除此之外,福州級的武裝也更強大。它有半層火炮甲板,兩舷各裝備了6門100毫米短管後裝線膛加農炮,船尾甲板還有兩門100毫米後裝加農炮,名符其實的武裝貨船。

在南洋、印度洋海域,福州級武裝貨船麵對麵不懼任何敵國戰艦,甚至多艘的圍攻。實際上海軍就是拿它當多功能戰艦使用的,既可以遠航作戰又能運送艦隊補給和攜帶陸戰衛,連海戰帶登陸都包括了。

在戰艦方麵,這十年海軍沒再開發新型號,依舊以秦級、漢級為主力。隻是在服役數量上差不多翻了倍,達到了100多艘。

再加上50多艘廣州級、10多艘福州級,遠洋作戰半徑可以覆蓋到恩鳥港,一次投送兵力數量達到了兩個衛和所有裝備。

4天後,艦隊抵達了鬆江造船廠,洪皇帝興致勃勃的帶著大臣們登上了船台,一起觀看了福州級武裝貨船的建造實況。

乘坐一艘巨艦出航本已經讓大家很吃驚了,但和眼睜睜看著一艘比午門還高大的船隻骨架逐漸成型,震撼效果更甚。

當天晚上艦隊重新啟航,三日後停靠於小琉球的海軍基地海鳥港。這個基地建於小琉球島的西側中部,守著一條大河出海口。

如果洪濤沒記錯,這裡應該距離後世的台中市不遠,或者就是。當然了,明代的時候這裡不光沒有城市,連個鎮子都沒有,隻是個當地人的小漁村,還處於半荒廢狀態。

在朝廷鼓勵沿海居民去小琉球島上開墾荒地種植金雞納樹和甘蔗、玉米、水稻等農作物後,來自東南沿海地區的百姓越來越多,通常的登陸點主要有三個。

一個位於北部,稱作淡水港,是當地原住民的村寨,守著淡水河,附近有大片平原。從福州、溫州以及更北地區前來的大明移民習慣在這裡登陸,順著淡水河上溯尋找合適的耕地開墾。

一個位於中部,稱作魍港,亦做蚊港,因蚊子多而得名。泉州、廈門、漳州,以及廣東民眾一般會選擇此地登陸,同樣也是順著河水上溯在兩岸尋找耕地。

一個位於南部,稱作打狗港。名字好像沒什麼含義,就是當地原住民的發音,汕頭、潮州一帶的移民最喜歡在此處聚集。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