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7 日新月異3(2 / 2)

不明不清 第十個名字 2599 字 1個月前

把條件都寫清楚,用告示張貼出來大白於天下。千萬不要有強迫欺瞞存在,每戶移民來登記時都要問清楚,不要給朕找麻煩,也省了自身的麻煩,切記!”

但這個條件讓洪濤連連搖頭,這不是變相行賄嘛,太容易引來監察部門的關注了。為政一方是要大力發展經濟,但不能違法。

如果不管黑貓白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經濟是發展上去了,壞習慣也養成了,貪腐隨之而來,發展的紅利最終能不能落到百姓手裡就很難說了。

還是那個詞,規矩。定下規矩了就不能違背,乾啥事都要遵守。如果發覺規矩有礙發展,那就先修改規矩。但在規則沒有變化之前,哪怕再不合理也得認!

隻有皇帝和官員們時時刻刻帶頭遵守,百姓們才會有樣學樣。最好一次也不要破,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然後規矩就形同虛設了。

那這個辦法成不成呢?洪濤以為大概率會成。說白了這就是後世的傳銷手段,隻不過把商品變成了人,道理一樣,仍舊是抓住了人性中的弱點。

缺不缺德呢?這就得看站在什麼位置上了。被親人、朋友、同鄉忽悠來的新移民裡肯定有後悔的,那就是缺德。但也有後悔為什麼沒早點來的,那就是積德。

而站在統治者的角度上看,隻有合適不合適,沒有缺德和積德的區彆。統治者隻需要讓大多數人合適,沒義務滿足每個人的願望,也做不到。

“臣一定叮囑手下嚴查每個環節,絕不做欺世盜名之徒!”對於皇帝的警告袁崇煥真沒忽視,馬上提高了警惕,並在本子上仔細記錄,做為執行的重點。

“除了人口,南邊的治安狀況也得徹底改善,如果總是出現移民被盜搶甚至殺害的情況,對移民工作也會起到極大的負麵影響。”

但洪濤並不像袁崇煥那麼樂觀,呂宋特區經過了二十多年經營,民族融合搞得確實很不錯,但也不是無懈可擊。在南部的比科爾地區和民都洛島上,時不常還會發生小規模襲擊事件。

呂宋島隻是菲律賓群島最北邊的一個大島,在最南邊還有個大島叫棉蘭老,兩者之間的海域裡分布著成百上千個大大小小的島嶼。稀碎的地理特征,注定了其不太可能有相同的民族。

在呂宋島上主要生活著三大族群,從北到南分彆是伊洛克人、他加祿人、比科爾人。在這些年的統治和同化下基本都認同了大明帝國的統治,也與新移民開始了融合。

與呂宋島僅隔了一條窄窄海峽的民都洛島,以及南邊的一大片島嶼上主要生活著宿務人和米沙鄢人。

由於距離八打雁港很近,受到海軍陸戰衛的壓力,民都洛島北側的米沙鄢人比較傾向認同大明帝國統治,願意進行商業往來,並接受道教文化。

但生活在島南部的米沙鄢人和其它島嶼上的宿務人比較頑強,不願意承認大明帝國統治,經常夥同來自更南島嶼上的一些族群向呂宋島南部地區發動襲擾。雖然沒成功過,卻導致南部沿海地區始終無法開發,人煙稀少。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