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有關裁減宗室成員待遇的想法,剛從內閣裡傳出點風聲立刻就引來了不小的騷動。首先反對不是宗室成員,而是做為朝廷監管部門的禦史言官。
在這裡簡單的說說明朝的公文規則,大體上講由下至上的公文主要有奏本、題本、揭帖、表箋、製對、露布、譯等形式,其中奏本、題本、揭帖比較常用。
四品以上官員有私事想向皇帝講,但又不想讓彆人知道,就可以寫奏本。寫完了送到會極門交給守門內官再轉交皇帝。奏本在皇帝沒批複之前是保密的,誰也不知道裡麵寫了啥。
另一種官員向皇帝奏報的形式叫題本,屬於正式公文,寫的時候一式兩份,要經過通政司和六科廊備案才能送到皇帝麵前。過程中不保密,六科廊抄錄存檔的時候內容基本也就散出去了。
還有一種上奏形式叫揭帖,這玩意就是純粹的打小報告了,和奏本一樣在皇帝閱覽之前不需要備案。不過和奏本比起來,皇帝對揭帖的重視程度相對低了點,很多時候根本不看。
後世的電視劇、電影和文學作品中,官員向皇帝彙報最常見的是奏折,這種形式僅僅在清朝出現,明朝是沒有的。
題本、奏本、揭帖都是有嚴格書寫格式,包括字體大小、紙張篇幅和字數等等,必須完全符合,就像是後世的公文,寫錯了會挨批評,甚至降罪處罰。
洪皇帝剛開始收到的就是題本,由禦史言官們所寫,內容豐富多彩。有從穩定大局出發的、有從祖宗法度入手的、有從人性親情展開的、還有從曆史教訓警示的。
目的隻有一個,勸說皇帝打消危險的念頭。但誰也沒提怎麼做才能消減開支、充盈國庫,純粹口販子,隻管挑毛病從不提具體建議。
洪濤當然是不搭理,看了幾天之後乾脆讓司禮監把類似奏本全扣下,彆再往辦公桌上拿了,有時間看他們嘰嘰歪歪,不如去校場帶著小火者們踢球。
眼見皇帝無動於衷,禦史言官們自然不肯罷休,或者說他們後麵的某些勢力不願意聽之任之,於是就祭出了第二招,上題本,把矛盾公開化,逼著皇帝表態。
在如何與皇帝鬥爭方麵他們可算是駕輕就熟了,從古至今,官員集團從來都是這麼乾的,一方麵把皇帝頂在前麵開路,一方麵又要防著皇帝權力太大、分贓太多。
“彆再耗費絲絹錦緞寫題本了,讓他們好好理理思緒,選出三人來後天早朝與朕當麵說明利害關係!”
麵對禦史言官們的反對洪濤會退縮嗎?答案肯定是不會的。他在提出議題之前就已經預料到了這種結果,目前看來與之前預料情景還有些差距呢。
好歹也是萬曆皇帝的長子,老爹能頂住壓力十幾年不上朝,在國本問題上和滿朝文武死頂牛,當兒子的也不該太慫,此種強度的壓力基本等於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