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的祖宅確實於泉州南門外……”李贄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怎麼說著說著朝廷政策又改聊家常了。
“當地可有人種植甘蔗榨汁熬糖?”
“……回陛下,臣的家人就有操此業者,隻是所做之物遠遠比不上大內精細,粗鄙的很。”這就讓李贄更糊塗了,皇宮裡有甜食房,專門為宮廷製作各種糕點零食,難道還滿足不了口舌之欲,非要從南方納貢?
“朕會更好的榨糖之術,成本低品質高,產量可以一敵十。李師不妨算一算,以此法供養宗室可行否?”不明白就對了,此時洪濤才露出狡詐的奸笑,好像獵人見到獵物入套。
明代已經有真正的白糖了,且製作原理和後世差不多,但技術設備比較原始,產量比較低,隻能滿足上流社會的需求和小部分出口,遠遠談不上普及。
糖這個玩意吧,其實比任何獨品的依賴性都高。人類好像天性就喜甜,根本無法拒絕此種誘惑。但凡不是太窮,都願意為了甜蜜蜜的味道掏錢買單。
所以白糖以及其衍生品在國內的市場極大,且受限於技術幾乎無人染指,一旦誰能大規模生產,基本就是在搶錢。
除此之外印度、歐洲的製糖業也不發達,國際競爭等於沒有,隻要能大量製造品質還湊合的白糖,光靠出口也能養活不少宗室。
最主要的是這門產業洪濤曾經玩過,且玩得很大,整條產業鏈上下全門清,重操舊業一點技術難度沒有。再加上皇帝的特殊身份,從資金到政策全能輕而易舉搞定,誰也不用求。
唯獨有一樣東西目前搞不定,且離不開,那就是甘蔗。大規模榨糖肯定得有數量充足的原材料,由皇帝張嘴去推廣甘蔗種植,先不說朝臣們允不允許,地方上怕是也不會執行到位。
可是天無絕人之路,李贄的家鄉就在甘蔗產地,且當地確實有人在種植甘蔗。如果他能說服家裡帶頭大麵積種植甘蔗,起到帶頭作用,不用多,隻需一年頂多兩年,就會帶動周圍很多農戶跟從,賺錢的事情誰不愛嘛。
再往大一點講,有了一個突破口,就能帶動整個福建的甘蔗產業,進而慢慢影響到周圍的地區,反正隻要有人收且價格適當,肯種植甘蔗的農戶大有人在。
“這、這……這似乎不妥,有與民爭利之嫌。”李贄直接就傻眼了,大明帝國向來以農桑為本,皇帝突然要用皇莊從事工商業好像有點不成體統。至於說會不會製糖、能不能一家頂十家反倒是次要的了。
“贍養宗室的皇莊也要納稅,何來爭利之嫌?朕不光會製糖之術,還能讓甘蔗產量提高至少五成。去信和你家裡人商量商量,儘快把製糖作坊關了,多找些荒地開墾,準備按照朕的方法種植甘蔗,專供皇莊榨糖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