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最新網址:遼東,古稱營州,轄境包括了後世遼寧省東邊的大部分地區,因位於遼河以東,俗稱遼東。
這片區域四季分明、土地肥沃、日照豐富、雨量充沛,遼河、渾河、大淩河等水係遍布,非常適合農耕,還產優良戰馬,是塊寶地。
從地理位置上講,遼東地區東邊可以防禦女真西進、南邊能遏製朝鮮北侵,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京畿重地的東大門。
但這塊寶地有個很大的缺陷,它僅靠狹窄的遼西走廊和京畿重地相連,防禦起來有些難度,比較容易被從中間切斷。
大明帝國建立之初,朱元璋就深刻認識到遼東地區的重要性,在徐達占據元中都之後馬上派兵攻占遼東,並告誡馬雲和葉旺兩員大將:滄海之東,遼為首疆,中夏即寧,斯必戍守。
俗話講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為了貫徹占據遼東的宗旨,朝廷在遼陽設立定遼都衛指揮使司,後改為遼東都司。置遼陽府、縣,從內地移民充邊,又派了十五萬大軍駐紮,既戍邊又屯墾,辦法還是很全麵也很正確的。
到洪武九年,遼東地區的人口已經從元末的十萬不到迅速增長到五十多萬,農業生產蒸蒸日上,商業往來逐漸恢複。遼陽則成了冶鐵中心,照此發展下去不出二十年,遼東地區就能趕上內地。
可惜好景不長,洪武十年朱元璋突然下詔廢除了遼東地區的府縣,僅留下衛所,同時停止了從內地移民的計劃。一瞬間讓大好發展勢頭戛然而止。
朱元璋為什麼突然半途而廢,孫瑋等一眾官員也說不清,畢竟相隔了二百多年。隻是猜測當地自然條件比較惡劣,民族成分比較複雜,短時間內怕是見不到大的成效,乾脆就不再花大力氣投入,直接軍管更省事。
對於這個答案洪濤是半個字也不信,純屬扯淡!六七年間人口數量翻了好幾倍,屯墾麵積也與日俱增,就算和當地民族時有小規模衝突發生也達不到叫停的程度。
隻要繼續保持移民數量,根本不用軍隊插手,為了吃口飯,農民也能變成遊擊隊,早晚會把當地人同化,甚至直接滅族。
究其根源無非就是兩個字,權力!從地圖上看可以很直觀的發現,遼東地區距離直隸上千裡,除了海路僅有遼西走廊可以通行,一旦發展的太好,人口數量太多,很容易變成割據局麵。
到時候隻要把遼西走廊卡死,內地軍隊麵對堅城,還是在不熟悉的地區作戰,勝算不高。要是遼東守將再和北麵的蒙古餘部勾勾搭搭,可能就不止丟失遼東一地的危險,可以直接危及直隸地區。
與其耗費錢糧和人口把遼東養肥、養大,到時候不光不能養老送終,保不齊還會轉頭咬上一大口,不如保持現狀。
至於說當地各民族會不會以此為根據地逐漸做大對大明帝國造成威脅,朱元璋想了個折中的辦法,以夷製夷!說白了就是拉一派打一派,不讓任何族群做大,誰強大就揍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