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位一個沒品級,一個品級太低,讓他們去遼東獨當一麵,即便內閣同意,言官們也不會答應。到時候不能明著罵皇帝,他們倆就倒黴了。
相較起來現任兵部武選司郎中的袁應泰條件更適合,他很擅長處理民政以及後勤工作,假如可以積極配合遼東總兵的工作,將會是個不錯的組合。
另外曆任遼東巡撫品階都不會太高,朝廷想靠巡撫製衡總兵,又怕巡撫完全壓製總兵變成另一個隱患,才想出巡撫權大但品階低、總兵權小但品階高的奇怪組合。
至於說李成梁和李家願不願意配合新任巡撫的工作,洪濤有百分之五十的把握能說服,反正啥都不乾也沒法挽救遼東的不利局麵,不如冒險試試。成了,至少能讓遼東多拖幾年,敗了,那就退守山海關忍著唄。
但這件事必須秘密進行,不能被朝臣提前知道內情。同時也要找袁應泰當麵聊聊,摸摸脾氣秉性,看看他能不能、願不願意執行自己的安排。
“萬歲爺,張然到了,一直在外麵候著……”剛要出去安排工作,王安又停住了腳步,小聲說出一個名字。
“嗨……朕也是糊塗了,讓他進來吧!”聽到這個名字洪濤用掌心拍了拍前額,一邊歎息一邊搖頭。
統治偌大的帝國聽上去挺風光,任誰有了此等規模的平台好像都可以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了,不管有多大的抱負,也有足夠的條件去嘗試。
實際上根本不是這樣,皇帝的日常工作就是找平衡!在國與國之間找平衡、在文臣和武將裡找平衡、在外庭與後宮中找平衡。
簡直是個永不停歇的泥瓦匠,天天有和不完的稀泥、忙不完的瑣事,還哪一樣都不能忽視。快意恩仇、大刀闊斧、正義化身、橫掃六合……隻有睡著了之後才可能有,還他媽的沒頭沒尾。
想在朝堂上一呼百應、讓國家機構如臂使指,絕大部分皇帝都做不到,左右搖擺、左右逢源、火中取栗、壓下葫蘆浮起瓢才是現實寫照。
就算自己有豐富的曆史經驗和經曆,依舊也離不開這套東西,想有所突破,還要經過漫長且危險的過程才有可能成功。
年初剛剛搞定《推恩令》,又在內閣裡摻完了沙子,內政勉強算小贏了一局。正琢磨著該怎麼經營好皇莊,把蛋糕做大,讓更多官員能加入到自己的小團體中來,結果軍事問題又忙不迭的擺上了桌麵,還不能拖延。
和《推恩令》相比,李成梁家族的問題更難解決,且風險更大。自己的辦法還不知道能不能奏效,計謀能不能得逞,結果一個小紙團和一個名字又勾起個同樣亟需解決的新問題,武力值!
想把皇位坐穩,光靠政治經濟手段合縱連橫遠遠不夠,還得具備很強的武力值,一文一武就像人的兩條腿,缺一不可。
皇帝的武力值和身體素質、搏擊技巧沒什麼關係,能控製多少軍隊,還不受彆人羈絆,才是武力值強弱的基本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