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徐主事了?”看到馬車的樣子,洪濤就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天津衛機械廠終於度過了適應期,逐步進入投產階段,這輛四輪馬車就是機械廠的頭一件量產商品。
“奴婢打著巡視天津衛稅關的名頭到袁總督的造船廠裡查看一二,回程的時候順勢去皇莊裡看看,結果撞見了徐主事和本科探花王徵駕此車在路上狂奔,還驚了奴婢的馬!”
張然把這次去天津衛的大概經過簡單敘述了一遍,重點不是馬車,而是如何被衝撞。為了證明所言不虛,還撩起官服前擺露出破損的褲子,給徐光啟和王徵紮了一小針。
“嗯,他為何沒有一起前來?”洪濤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馬車上,沒搭這個茬兒。
“徐主事說還有一輛車正在趕製,要趕在萬歲爺壽誕之前完工,故而來不及麵聖。此處有他的奏本,托奴婢帶了回來。”見到皇帝沒有為自己做主的意思,張然也不再喊冤了,從懷裡掏出個帶鎖的扁木匣雙手呈上。
“王安,你與張然坐上此車到池邊跑兩圈,替朕試試優劣。”洪濤從手腕上摘下一串鑰匙打開了小銅鎖。
木匣裡還有個封套,正麵寫著進呈、臣謹封字樣,封口處蓋了三枚印章。這是明代官員標準的密奏模式,皇帝不用打開封套光看印章就知道是誰寫的。這三枚印章當中有一枚就是皇帝禦賜之物,也算是一種暗號。
洪濤登基之後覺得這種單獨聯絡方式不太保險,讓時間工坊按照圖紙製作了一批彈子銅鎖,連同鑰匙賜給核心圈子裡的官員。需要密奏的時候把封套裝在木盒裡,想必此時還沒人能無損打開後世的彈子鎖,多加一層保險。
徐光啟就是擁有銅鎖的人之一,他也確實需要,因為信件裡所寫的內容都是機密,比如天津衛機械廠的生產進度,以及對圖紙上所畫之物的研發進度。
其實不用寫這麼仔細,光看馬車的構造就能大致算出來。俗話講外行看熱鬨、內行看門道。除了四輪馬車的轉向結構之外,洪濤還看到了至少兩大兩點。
板簧不算,那是京西鑄造廠的功勞。但把板簧和箱體連接在一起的不是熱鉚而是螺栓,這就說明機械廠已經造出了衝壓、套外絲和攻內絲的設備。
第二個亮點還在底盤上,準確的講是車軸。與當下的馬車不同,四輪馬車的輪轂不是直接和輪軸接觸,中間還嵌套了一個小零件,滾珠軸承!
彆看個頭不大,還總在臟兮兮的部位工作,很不起眼,但它的出現能讓很多不可能變成可能,也標示著機械加工、熔煉鍛造技術達到了一定階段。
再往下就不用急著發展了,隻需把原有工藝一步步細化,無限追求精度和產量,大力普及擴散,就可以達到工業革命的水平。
具體來講,能造螺栓和軸承,應該就可以造出槍支大炮,甚至蒸汽機和內燃機。當然了,從工人到設備再到思想,都需要個比較長的提高過程,不能一蹴而就。
從無到有,第一步總共耗費了三年多。到這一步為止,明朝的工業體係已經開始萌芽,洪濤能做的也就差不多完成了一半。
他可以啟發古人向哪邊走、怎麼起步,但無法過份影響他們走的速度。剩下一半得等工業水平達到升級標準之後才能用上,現在說了也是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