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 禦下之道2(白銀加更9)(2 / 2)

不明不清 第十個名字 4689 字 10個月前

按照明朝的規定,南京的軍隊主要由三個部門管轄,內守備、守備和機務參讚。內守備就是太監,通常出自北京司禮監,算是外派。守備由勳貴武將擔任,機務參讚則為文臣,一般是由南京兵部尚書兼職。

宦官、勳貴、文臣,這三個群體就是明朝統治階級的主要構成部分,互相之間既有共同利益又有矛盾。皇帝把軍隊交給他們統領也是為了安全和平衡,防止出現一言堂。

如果是南京兵部想和宦官搶奪兵權,彈劾的也該是內守備,犯不著再去惹神宮監。由於孝陵的存在,南京神宮監要比北京神宮監的地位高得多,何必再增加一個勁敵呢。

“周貴曾是太皇太後的長隨,地位超然,即便田義在世時也要以禮相待。”

“哦……再給朕說說撫寧候是何許人也!”

王安的暗示起作用了,瞬間就讓洪濤明白南京兵部為什麼跳過內守備而直接彈劾神宮監掌印,合算是內守備根子太硬搬不動,相比起來神宮監掌印要好欺負點。

“其祖上朱真,跟隨成祖皇帝由北京起家,官拜中都留守司指揮僉事,累贈保國公。朱真之子朱謙在正統年間參加了北京保衛戰,升左都督,總兵宣府,追封保國公。朱繼勳萬曆十九年襲爵,任南京守備。”

與對周貴的描述相比,王安對撫寧候朱繼勳的態度就沒有地位超然之類的個人評價了,和念戶口本一樣,沒多一個字也沒少一個字。

“嗯,這位也不好惹。看來陳矩還是太軟,有人覺得司禮監好捏啊!”

現在洪濤算是全搞明白了,南京兵部既搬不動內守備周貴也搞不定幾世備受恩典的勳貴朱繼勳,所以才把目標瞄上了南京神宮監掌印。不管怎麼比,杜學的根基最軟,更容易成功。

但問題來了,杜學就算再沒根基好歹也是司禮監外派出去的,俗話說的好,打狗還得看主人呢。與太皇太後、累世勳貴相比,有皇帝撐腰的司禮監應該更難鬥一些,怎麼會成了軟柿子呢?

答案好像隻有兩個,第一,司禮監掌印陳矩的名聲不夠凶,手段不夠強硬,給了外界一種可以適當占便宜的錯覺。

第二,有人想借此事來試試皇帝的態度,到底是偏向宦官還是維護官員,或者向理不向人,亦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洪濤更傾向於兩種皆有。陳矩和田義的性格差不多,喜歡讀書、作詩,說話文文靜靜,性格內斂,更像當代的士人。

這個樣子很利於和內閣大學士們溝通,要說萬曆皇帝也挺會選擇秘書的,有了田義和陳矩在前麵支撐,他縮在宮裡不上朝會踏實很多,至少內閣和司禮監不會矛盾太多,勉強可以讓朝廷運轉起來。

自己剛登基那會兒根基太淺,不敢一下子把司禮監高層全換掉,而且用他們倆繼續在前麵頂著,也能給朝臣們一種安心的錯覺。

但隨著執政時間推移,手伸得越來越長,司禮監的重要性也越來越凸顯。不僅僅要穩定局麵,還得成為皇帝的一把刀去四處爭權奪利。這時候陳矩的優勢就成了缺點,守成有餘而進取不足。

反觀王安的性格更外向一些,又不失冷靜和隱忍,識大體且好勝心極強,但不善嫉,非常愛才,隻要發現屬下有真本事會毫不吝嗇向皇帝推薦。

如果能把暴躁易怒、禦下過嚴的毛病磨一磨,再多一些政治鬥爭的經驗和手腕,將來是接替陳矩掌管皇城事務的絕佳人選。

本想讓他在司禮監二把手的位置上多鍛煉幾年,現在看來不能再等了,必須提醒他要主動擔負起重擔,在戰鬥中逐漸成長。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