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 以利誘之(2 / 2)

不明不清 第十個名字 3443 字 10個月前

李贄上任的時候先回了趟老家,然後直接把皇家榨糖廠連人帶設備完完整整搬到了肇慶,更名為雪花,一邊建設一邊投產一邊大肆收購當地的甘蔗,但剛開始並不順利。

廣東本地的榨糖作坊在技術、設備方麵肯定拚不過雪花榨糖廠。但他們有個大殺器,那就是本鄉本土多年來營造的人脈,或者叫供應鏈。

當地農戶誰認識雪花榨糖廠是誰,對於外鄉人更是極度缺乏信任,不會輕易變更收購商,哪怕少給點錢也願意賣給本鄉本土的榨糖作坊。

本以為這樣一來,新建的雪花榨糖廠就得因為原材料不足而關門大吉。誰承想李贄是帶著一整套殺招來的,一招連著一招,招招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讓人應接不暇。

信用不足、缺少原材料供應商不怕,還不到收獲季節,雪花榨糖廠就派人挨家挨戶和種植甘蔗的農戶簽訂契約,用比往年收購價高兩到三成的價格提前預定甘蔗。而且先給付四成定金,待到甘蔗成熟時再按過稱重量補足餘款。

這樣一來很多農戶就不能不信也不能不動心了。本鄉本土咋滴?往年總是想辦法找理由壓低收購價。外鄉人又如何,人家一來就提高了三成,都是白花花的現銀。

不是說見錢眼開,麵朝黃土背朝天的中戶人家誰不是辛勤勞作大半年,然後扣扣索索過日子,一旦遇到天災怕是還要挨餓。毫不費力,隻需換個賣貨對象就能多掙幾成為啥不呢?

信用?人家連甘蔗成色都沒看見就肯先支付四成貨款,這比啥信用不強啊。有了這些銀子,家人至少好過小半年日子。本鄉本土的榨糖作坊誰也這麼乾試試,不用四成,能給兩成,大家就依舊選你!

實際上農戶們獲得的好處遠不止於此,冬天還沒過榨糖廠的人又來了,一手拿著總督的公告,一手提著裝種子的麻袋。

總督號召民眾在無法耕種水稻的坡地上多種番米和番薯,不願意種沒關係,公告裡講了,交稅的時候可以用曬乾的番麥和番薯代替一部分稻米。

不會種也沒關係,有專門的紙片上寫明種植方法。相比起水稻來說,番麥和番薯更容易伺候,實在不成找識字的人給講一講也就大致明白了。

反正不需要占用水田,無非就是多勞作一些,中華民族自古以來最大的特點就是吃苦耐勞,隻要有希望吃飽累點真不算什麼。

當然了,由於種子有限,所以不是誰想種就種,也不是任何人都能用番麥和番薯抵充稅糧,隻有與雪花榨糖廠簽訂契約的農戶才有資格頭一批享受此等福利。

其他人嘛,公文上說了,彆急,目前還在試探階段,不適合大麵積推廣,要等上一兩年看看效果再說。另外今後還會有更多稀奇古怪的作物要進行試種,誰有興趣可以先去當地縣衙找雪花榨糖廠的人報名登記。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