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這些糧商背後肯定還有更大的人物。他們囤積糧食也不僅僅是為了賺錢,怕是和陛下的新政脫不開關係。
如此一來,三百萬兩內帑至少有一半會流入他們兜裡,靠糧價飛漲獲利更多,從此之後陛下怕是再也不敢輕言改變了。”
金世俊的看法和楊嗣昌基本一致,且說得更露骨,直接點名了糧荒的起因和目的,還猜了猜可能引發的大結局,總體上講比較悲觀。
“……可知是誰!”這番推論著實驚到了楊漣,起身在院子裡轉了幾圈好像有了決斷,再次提出了問題。
“文儒莫急,小弟不過是聽聞而已,此間怕是無人能回答,若想知道不如還是看看它吧。”看到楊漣一臉的決絕,金世俊也不再玩笑,從懷裡掏出一物放在桌上。
“《半月談》!報紙!”隨即眾人都認了出來,隻是叫法不同。
“一派胡言!這是汙蔑、無中生有、豈有此理!諸位可願隨某去通州尋那馬經綸當麵駁斥?”還是楊漣手快,一把抓過報紙很快找到了有關糧荒的文章,站在原地讀了起來。
可是這篇文章非但沒給他啟示反倒引發了真火,和以往的風格一模一樣,文章裡不點名不道姓的闡明了此次糧荒的背後真相。
猛一看是在聲討囤貨居奇的無良商人,但仔細琢磨馬上就能感覺到另一種味道,矛頭直指朝堂,尤其是出身江浙和湖廣的官員。
做為《東林旬講》的編纂者之一,又是東林一係,他真忍不了這種明著潑臟水、在全國範圍內造謠中傷的行為,哪怕沒單獨針對東林係也不成!
“……文儒稍安勿躁,不是不敢去,而是去了也見不到本人。《半月談》刊印之所位於時間工坊院內,隸屬皇莊,外有錦衣衛值守,內有禦馬監看護。不要說我等,即便內閣大學士親至,沒有司禮監腰牌也斷無可能入內。連人都見不到,如何當麵辯駁?”
見到楊漣真要出門,顧大章趕緊上前阻攔,一邊往回拉一邊說緣由。不是大家不肯去,而是去了也沒用,明知道白跑一趟何必浪費車馬錢。
“伯欽去過?”楊漣不光是個杠頭還是個勥種,即便彆人都打退堂鼓依舊不肯輕易放棄。
“哪裡輪得上小弟出頭,自其刊發之日起至今已有年許,登門拜訪討教之官民不計其數,至今亦無一人得逞。那馬經綸很少拋頭露麵,販售報紙者皆為小童,掙一些跑腿錢,亦不知皇莊之內詳情。”
顧大章笑得有些苦澀,以前確實萌發過上門討伐的念頭,如果成功了必然能揚名全國。但隨著時間推移,這個念頭逐漸淡漠。
不是說不想去了,而是不想以反對者的身份去,最好能討教。馬經綸所寫的文章除了深諳官場內幕之外,有些觀點居然和自己的相似,甚至更高明,看過之後總有種向往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