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 走在時代前麵的人(2 / 2)

不明不清 第十個名字 3366 字 10個月前

好在自己暗中籌劃了十多年,準備工作做得非常充分,可以隨時拿出誘人的利益,像肉骨頭一般扔出去供勳貴們爭搶。隻是說著容易做起來還需費點事,光用話忽悠不夠,得拿出實物才有說服力。

皇帝出行,哪怕隻是去自家皇莊看看排場也不能小。在這個問題上洪濤曾多次想改,但禮部、太仆寺和鴻臚寺的官員寸土不讓、分毫必爭,還有內閣、六部九卿和翰林院在一邊搖旗呐喊,全以失敗告終。

帶著浩浩蕩蕩的儀仗走了三天才過天津衛,距離機械廠還有40裡。與後世相比此時的海河才配得上華北最大水係的稱號,幾十丈寬的水麵波濤激蕩,裹挾著小塊的冰淩奔湧向前,到處可見暗流湧動,深不可測。

河岸兩側百米之外滿種護堤樹,從高矮粗細上看怕是已曆經百年,巨大的樹冠像傘一般撐起,為官道上的行人車馬擋風遮陽。

隻是此時官道上除了錦衣衛將軍和儀仗,一個行人、一輛車馬也見不到。輕車簡從?微服私訪?做夢吧,幾天前當地官府就已經接到了上級通知,清理一切閒雜人等,包括沿途客商和春耕的農民,好幾裡範圍之內渺無人煙。

這就是洪濤很少出宮的另一個原因,不光自己麻煩還勞民傷財。為了皇帝出行,不知道有多少商人誤了路程、多少農戶誤了農時、多少軍戶整日勞役。

雖然不能做主免了儀仗,可畢竟是皇帝,在大原則框架之內做些小改動誰也攔不住。比如出行的車輦,就從傳統的五輅變成了四輪馬車。

這輛禦用座駕比普通四輪馬車大了一圈,由六匹烏黑發亮的駿馬拖拽,車廂上裝有牛皮軟蓬,天氣暖和時可卷起透風,冷了則能封閉保暖。

裡麵的座位分布在四周,中間有可以升降的收納櫃兼茶幾、書桌。內飾結構不求件件名貴精美,但要簡單實用多功能,帶有明顯的後世風格。

“振之,第四座石灰窯暫且先不要建了,騰出人手到永平府開平衛、灤州附近尋找煤鐵礦脈。據錦衣衛存檔記載,宣德年間當地有煤鐵產出。如果屬實,就近尋找合適地點建窯煉製。”

馬車裡不僅有皇帝和太監,還坐著李之藻。他這幾年除了負責永定河鐵廠,一直在京西的山區裡轉悠,尋找品質更好的煤炭和鐵礦石,很少在朝堂裡露麵。這次如果不是皇帝召喚,就要趁著氣溫回暖往西山深處鑽了。

“永平府?陛下,西山煤鐵極多,雖品質不一,但隻要細心挑選還是合用的。若在永定河畔再增加兩三座高爐,不出半年生鐵產量就可翻倍。”

要問誰是17世紀的鋼鐵專家,李之藻恐怕能在世界範圍內排進前十。自打看到鐵水流進平爐,再出來時已經成了百煉鋼,而這一切大半依靠精準的配比和計算,本來對數術很感興趣的他又對熔煉鍛造著了迷。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