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窮用硫鐵富用硫磺(2 / 2)

不明不清 第十個名字 3518 字 10個月前

蔥油有點像液體瀝青,黑乎乎的,這玩意分餾石油的時候量很少,基本都和瀝青混在一起,到底是什麼成分、能做什麼用,洪濤是真不知道。

這裡的汽油、煤油和柴油沒經過精餾、酸洗、堿洗等工序,雜質多品質差,隻能算簡單的粗餾。如果能再加一些設備進行精餾,還能多出十幾種產品,比如萘、酚、苯、硫酸鈉,連瀝青也不會浪費,可以從中提取石蠟。

但洪濤沒那麼貪心,主要是技術和設備還達不到那麼高標準,能有粗餾的汽油、煤油和柴油已經很不錯了。再看看每人手裡小本子上記錄得滿滿當當的操作流程和重點,那必須是心滿意足。

經過幾天的觀察,這二十多位學員裡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動手能力、接受新事物能力比較強。而在他們中間,還有兩三個人像是有點天賦。

和分餾煤焦油這一項工作比起來,挑選人才更重要。因為下麵不光要小規模分餾煤焦油還要製酸製堿,全靠死記硬背怕是有點難度。

時間轉眼過去了一個月,洪濤基本都待在瓊島上盯著一眾學員不厭其煩的重複著分餾煤焦油的每一道工序,同時還要用實驗室的方式進行硫酸製備。

這次他沒有用乾餾綠礬或膽礬的方式生產稀硫酸,而是直接用了更簡單粗暴的方式。找個永樂青花大瓷缸裝點蒸餾水,用成化鬥彩托盤置於底部,放上硫磺和一小塊硝石,點燃之後蓋住缸口用泥密封,悶半個時辰就可以得到硫酸。

其實這就是後世所說的接觸法,在大規模生產的時候通常不用硫磺,而是選擇成本更低的硫鐵礦,通過煆燒產生二氧化硫氣體,硝石則會產生氮氧化物。二氧化硫被氮氧化物氧化變成了三氧化硫,溶於水之後就是硫酸。

具體濃度多少取決於硫磺和硝石的用量,這個數據要靠一次次試驗去慢慢總結。不過沒關係,接觸法可以反複進行,隻要不嫌浪費原料,硫酸濃度不夠就再反應一次。

洪濤之所以選擇硫磺替代硫鐵礦,主要是為了操作方便。有了袁可立的剿匪提督衙門戰艦,可以很方便的從日本換取硫磺和硝石,價格便宜質量好還管飽。

直接燃燒硫磺和硝石,三氧化硫的轉化率更高,比較容易提高硫酸溶液的濃度,甚至能直接產出濃度超過100%的發煙硫酸。

至於說將來大量生產時是采用硫磺還是硫鐵礦做為原料,洪濤也沒想好呢。反正不能在城市裡建廠,必須找個水源充沛、濕度合適還比較荒蕪的地方,再製定特彆完善的生產安全製度才能開乾。

隻要讓學員們掌握了正確步驟,並理解每一步的用意,多燒點硫磺不算啥。他們就是將來的化工廠工程師和技術員,會用一項項新發現引領大明和全世界走入一個新的世紀。

啥工業革命也得後邊等著,先來個化學革命再說。熔煉、鑄造、機械加工製造,全離不開化工產業的支持,想建立一支完全使用熱武器的軍隊,更需要化學這個大殺器來推動。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