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夾縫求生(2 / 2)

不明不清 第十個名字 3455 字 10個月前

“朕聽說朝鮮與日本簽了約定,要在釜山設立倭館,允許日本商船入港交易?”

“不不不,皇帝陛下,這是謠傳!自上國出兵幫助我國趕走倭寇,國王已經下令嚴禁朝鮮商人與日本交易,更不許日本商船入港停靠!”

剛剛坐下的黃是立刻從圓凳上滑落,跪在地毯上急切的辯解,語氣很篤定、表情很誠懇,但心裡很慌亂。大明皇帝所說並不是謠傳,朝鮮確實在和日本特使進行秘密談判,打算重新恢複雙邊貿易。

不是朝鮮國王打算陽奉陰違瞞著大明與日本勾勾搭搭,而是真有具體困難。一旦商量出結果了,肯定先得征求大明皇帝的同意才敢落實。

自打豐臣秀吉發動的朝鮮戰爭結束,大明朝廷就對日本采取了經濟製裁,從不征之國的名單中踢出,不再接受其朝貢,禁止大明商人與之貿易。

這下德川幕府就非常難受了,很多生活物資無法再從大明獲得,周邊還都是大明的屬國,同樣不能正常交易,等於被封鎖了。為了解開這個難題,幕府曾多次向大明朝廷示好,但依舊被拒絕,無奈之下隻好走起了迂回策略。

幕府想借助朝鮮與大明朝廷的密切聯係恢複貿易往來,剛開始提出借道,打著朝貢的幌子想跟著朝鮮使團一起去北京,結果朝鮮國王沒敢答應。

一計不成,德川幕府又生一計,不再提恢複朝貢的事情了,而是和朝鮮聊起了兩國之間的貿易正常化。由於朝鮮和大明的貿易正常,隻要與日本也恢複正常,就可以從朝鮮轉口一些明朝貨物,哪怕貴點也比沒有強。

這次朝鮮國王沒馬上拒絕,不是看不出來日本人的心思,但做為小國寡民,想在夾縫中生存下去就不能光依靠一邊,該當牆頭草的時候就得當。

這些年大明朝廷明顯在走下坡路,萬曆皇帝派兵支援朝鮮抵禦日本侵略時財政已經非常吃力了,兵將的戰鬥力也下降的很快,且大明朝廷裡不支持出兵朝鮮的意見也很多。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朝鮮甘當馬前卒把日本往死裡得罪,將來有一天日本再派兵大舉進攻,大明還會不會出兵相救就很難確定了。

另外朝鮮和日本西部離得太近,自古以來兩邊就有民間來往,南部還有幾個地方建立了倭民聚居區。要是真把日本封鎖的太緊,隻能逼著海峽對麵的日本人下海當倭寇,首當其衝的不是大明,而是朝鮮。

正是出於此種考量,朝鮮國王才打算先和日本人談一談,假如沒有太多額外要求不妨化乾戈為玉帛,到時候再懇請大明皇帝同意也不晚。

至於說民族仇、國家恨啥的,在生存麵前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沒辦法,小國寡民隻能先想辦法活下去,再琢磨是不是有骨氣、該不該要麵子的問題。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