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8 新人和故人(2 / 2)

不明不清 第十個名字 3559 字 10個月前

但葉向高卻很是為難,做為推薦人,一旦官員出了事,自己在皇帝眼中多少也得有點責任。而去推行新政對個人能力要求極高,誰也沒經驗,不知道該如何操作才能穩妥。

皇帝既然問了,又不能說一個沒有,想來想去終於想到一個合適的人選。汪可受官聲確實不錯,又和自己沒什麼瓜葛,最主要的是很崇拜李贄。推薦他去福建,不光可以撇清任人唯親的責任,還能向李贄示好。

“太高了,職位太高了,朕並不打算馬上在福建推廣新政,隻想派個人過去看看當地情況,做一些準備工作。”

可皇帝當場就否定了這個人選,理由倒也說得過去。以汪可受目前的職務到福建怎麼也得維持布政使,等於暴露在所有人麵前,無法暗中觀察準備。

“……太原府治河通判左光鬥、汝州管河同知金世俊,治理河道頗有成效。福建各地河流縱橫,水患頻發,遣其一赴任治理順理成章。”

既然職位太高的不合適,葉向高就往低了想,但不是瞎想,得琢磨皇帝的意圖。去福建之人肯定得是皇帝看得上的,於是三年前殿試的進士就成了首選。

其中狀元王家楨和探花王徵不久前剛升任郎中,各有重任在身,顯然不太合適。榜眼莊元臣則在翰林院裡混得不錯,前途似錦。隻有二甲之中的左光鬥和金世俊被皇帝外派整治河道,至今沒有實職。

“哎呦,你要不提朕還真把他們倆給忘了。既然頗有成效,那就召回來由朕親自問問再做安排吧。”

洪濤本來是想借機擠一擠葉向高,讓他提出幾個人以備挑選,沒想馬上找到合適的。有時候需求越低驚喜越高,這不,一下就是兩個。

“萬歲爺,兩廣總督急奏!”正打算問一問左光鬥和金世俊這兩年的具體政績,王承恩從外麵捧了方漆盒進來。

“唉……也不是人人都能被精神力左右!擬旨,讓李贄代朕去參加葬禮,追贈利瑪竇太子少保,在濠鏡立碑以示紀念!”

盒子裡裝的是李贄的題本,洪濤剛拿起來時小心肝不停顫抖,生怕廣東出了問題。新政剛剛有起色,如果因此引發大亂,會對自己的計劃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

但看完之後神色並未驚慌、氣惱,而是閃過一層憂鬱。半個月前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因病在濠鏡去世,他沒像李贄一樣有了合適的工作而越活越有奔頭,固執的按照曆史進程走完了人生路。

在臨終前他用中文給自己寫了這封信,大意是荷蘭人在南洋勢力日盛,如果大明帝國想成為真正的大帝國,必須要重視海防。

如有必要,可聯絡住在濠鏡的佛郎機人,由他們回國上奏佛郎機國王派遣能工巧匠前往大明,幫助製造戰艦,用來抵禦荷蘭人在南洋的擴張。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