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這是經過好幾天冥思苦想之後做出的決定。南下擊退朝鮮人固然要容易些,可收獲也少。即便把朝鮮人趕回鴨綠江以南,獲得的無非就是一些零星田畝和大片荒山森林。
而北邊和西邊才是遼東鎮的精華所在,那裡不光有大片熟田、寨堡,還有數量龐大的遼東邊民。隻要能打跑蒙古人,都不用花太多心思和資源建設就是非常完備的產糧區和兵源地。
春天到夏天這段時間女真人的攻勢很淩厲,先拿下了海城衛,把突破邊牆南下的蒙古部族趕了回去,再順著東昌堡、西寧堡、平陽橋堡、西平堡一路殺到了廣寧衛,然後就遇到了蒙古主力。
雙方圍繞著廣寧左右屯衛殺得天昏地暗,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整整糾纏了兩個多月還是沒分出勝負。
女真人作戰勇猛,可蒙古人騎術精湛機動靈活,有便宜一哄而上,見勢不妙撥馬就跑,想重創很難,想全殲幾乎不可能。
不得已,努爾哈赤隻能把東征烏拉部的褚英也叫了回來,增加兵力密度,以此壓縮蒙古人的活動空間,幾乎是用平推的方式一步步前進,終於算是拿下了大淩河堡,有了比較穩固的戰略支撐點。
可是再想往西依舊很難,從錦州到山海關沿途都被兀良哈部所占據,即便蒙古牧人不善守城,可女真軍隊也不敢孤軍深入,斷後路騷擾後勤可是草原騎兵的拿手技藝。
更麻煩的是駐守山海關的大明軍隊也有了動作,他們派騎兵出關連夜奔襲60餘裡偷襲廣寧前屯衛,把駐守在此的蒙古千戶殺得丟盔棄甲狼狽奔逃。
彆看蒙古人敗的挺慘,其實死傷並不多,可是這樣一弄讓本來挺明朗的戰局一下子變得撲朔迷離起來。無論是蒙古人還是女真人,都不由自主的想起了一件事。
此地原本的主人並沒走遠,就蹲在胡同口看著呢。而且人家不是被打跑的,而是主動撤走了,實力上並沒有很大損失,依舊留有攻擊的實力。
首先做出回應的就是兀良哈部,要說蒙古人對土地、城市、良田啥的看得確實很輕,把能拿走的收拾收拾,第三天就拉著戰利品向北進入了群山,把沿海的一連串寨堡全放棄了,隻留下了錦州城。
這個舉動等於明明白白的告訴大明軍隊,你們想出關我們不攔著。咱也沒有深仇大恨,儘管出,隻要不向北,愛去哪兒去哪兒,最好向東走,去找女真人的麻煩。
不過呢,我們得在錦州附近有個落腳點,權當是看熱鬨的戲台,看著你們兩家如何爭奪。誰要是一不小心露出敗相,說不定也會下去插一腳,占點小便宜啥的。
最好就是勢均力敵,打上個一年半載的全都精疲力儘,到時候邊牆以南的大好平原就隻有蒙古一家有話語權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