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說主將與副手們之間的摩擦矛盾,真不用太在意。這種事情在海軍裡不是第一次發生,肯定也不是最後一次。
海軍不光是新建的編製,還是全新的軍種,從設計者到執行者再到全體官兵誰都沒有詳細章法可循,隻能先確定大方向,然後走一步看一步。
由於從作戰理念到武器裝備乃至兵員將領全是新的,互相之間嚴重缺乏信任,摩擦在所難免。另外人可以新招,但想法卻不能更新,傳統思維與新式理念之間也存在不契合的現象,摩擦並不是壞事。
當然了,摩擦和衝突完全是兩個概念,在這方麵袁可立很有先見之明,很早就開始製定相應的規則法度,誰也不允許越雷池一步,否則就要麵對嚴苛的軍法。到時候誰也救不了誰,更沒人可以說情,除非能讓皇帝親自下旨。
陸戰隊主力沒有在寧平縣城多逗留,隻住了一夜,第二天清晨便匆匆上路,過河沿著官道繼續向北挺進。
兩個百戶被留下等待炮隊,他們得到的命令是炮隊抵達之前不允許入城,也不能與城內百姓交往,隻允許在城牆上和橋頭駐防。
如遇敵人來襲馬上派人通知主力,無論對方人數多少必須死守到底。一旦炮隊抵達,護送的五百人變成守城部隊,這二百人繼續護送野戰炮追趕主力。
其實參謀們經過計算,建議李如樟不要再等待炮隊了,時間上來不及。假如突襲順利拿下升龍府,那炮隊還沒到這邊的戰鬥就結束了,甚至返回的時候能在半路上相遇。
如果突襲不順利需要攻堅,用銨油藥炸開城牆的難度並不比拿炮彈轟開城門高。安南人有沒有大規模騎兵,有沒有野戰炮助陣差不多。
但這次李如樟沒采納參謀的建議,自打見識過野戰炮的威力之後,就將其當做了克敵製勝的不二之選,但凡有可能也要帶在身邊,睡覺都踏實。
從寧平縣城到升龍府的官道要稍稍好走些,動不動就綿延十數裡的茂密樹林有所減少,村莊和人口明顯增多。不用向導介紹也能看出越往北走越繁華,距離升龍府應該不遠了。
在登陸的第四天傍晚,突前的偵察兵終於送回了好消息,在二十裡外發現了一條大河,河南岸有座城,規模比寧平縣城大很多。由於附近村莊密集,人口眾多,暫時無法靠近查看。
“應該就是升龍府了……通知下去,原地警戒休息,檢查槍械彈藥,亥時出發,醜時發起突襲。每位千戶負責一個城門,本官帶領中路奪取皇城!不要戀戰,擊潰敵軍即可。
記住,我們是海匪,要有匪患的樣子。可以酌情少殺戮,卻不可忘了身份,縱火劫掠必須做足。誰若是不知道怎麼做才更像海匪,回去找手下詢問,對表!”
經過對照地圖和詢問向導,很快就確認了這座城的身份,目的地到了。此時李如樟就不用再等待參謀們臨時製定作戰計劃了,隻需按照之前設計好的方案按部就班執行即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