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官場裡的爭鬥通常都是不擺上台麵的,洪濤也無法依據自己的推測去責備王永光犯壞。萬一人家沒這個意思,隻是純粹的選賢,豈不是顯得自己太多疑太不信任人了。
詢問葉向高的意見就是洪濤的測試方法,想看看王永光的推薦是不是事先經過策劃的,有沒有與其他人合夥的企圖。
如果葉向高也順水推舟鼓動自己讓袁可立出任南洋總督,那內閣首輔位子就坐不長了,下場也會很慘。既然上了自己這條賊船,一輩子就彆想下去,更不許當牆頭草。
“呃……臣以為廣東布政使袁應泰推廣新政得心應手、成績斐然,對當地更為熟悉,讓其統管廣東福建兩省應會成為第二個李贄,為朝廷和陛下分憂!”
葉向高心裡苦啊,每次遇到皇帝想說又不好說出口的時候,自己肯定是那個提著刀在前麵開路的。王永光的小心思他也能琢磨出來,是不是有預謀不清楚,就算有也不會讓自己知道。
眼下自己在朝堂裡已經被掛上了保皇派的標簽,不光摘不下去還要時不時往上添幾筆,把保皇派的立場寫得明明白白。早已經沒了退路,隻能跟著皇帝一路走到頭,把擋箭牌和應聲蟲的角色繼續演下去,且要演好。
“諸位愛卿以為如何?”皇帝依舊沒表態,開始征求眾人的意見。不過那張胖臉上已經掛出了大型條幅,上麵寫著:朕很滿意!
“臣……附議!”
眾人一看,得,伱們來一唱一和的把製高點都占了,剩下的全是得罪人的苦活兒,還問個屁意見。趕緊點頭吧,否則把皇帝搞不高興了,非要點名讓挨個推薦那不就瞎菜了。
“既然諸位對新政都不太熟悉,也沒有合適的人選,廣東左布政使一職乾脆就調左光鬥過去。翰林院侍讀莊元臣在京多年,學識沒問題,卻不熟悉朝政。讓其去福建當個參政,也便觀其將來可否有大用。”
南洋總督的人選是有了,可廣東左布政使的位置又空了出來。這回皇帝沒先征求眾臣的意見,而是自顧自的把人選提了出來,順便又把左光鬥空出來的位置給填上了。
莊元臣和金世俊、左光鬥是同科,都為景陽三年進士,不過這位更厲害,名列一甲榜眼。按規矩入了翰林院之後一待就是五年,從侍書到五經博士,按部就班的升到了六品侍讀,除了經常陪著皇帝一起讀書討論,很少在朝中拋頭露麵。
但榜眼就是厲害,玩的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這次看樣子肯定不是得罪了皇帝被貶黜外放,儼然就是到地方上鍍鍍金、漲漲見識,直接向著大學士入閣方向走的。
沒聽皇帝說嘛,觀其作為,將來可否大用!多明白的暗示,隻要能在任上不出大差錯,熟悉個兩三年新政和官場規則,回京入閣就是板上釘釘了。
“臣謹遵聖命……”該反對嗎?皇帝提出的人選各種條件都符合,又是重點培養對象,想反對也找不出理由,隻能捏著鼻子點頭同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