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7 好大一盤棋2(2 / 2)

不明不清 第十個名字 3179 字 10個月前

所以在海軍裡各種掃盲班、算數班、幾何班層出不窮,有的是海軍承辦的,有的是參謀部組織的,目的隻有一個,儘快讓海軍官兵認字並學會基礎代數和幾何。不然彆說晉升了,連最基本的作戰要求也達不到。

聽上去是不是挺合理的?使用六分儀和航海鐘導航、利用火槍和火炮進行射擊的軍隊自然要多學點東西,否則連海圖和彈道都算不清楚,到了大海上豈不是自尋死路。

其實完全沒必要這麼做,隻需培訓一部分軍官負責指揮就足夠用了。真正需要計算和寫寫畫畫的也不是水手,大部分人全學會了也派不上用場。

但洪濤給袁可立的命令就是全要學,還必須考試,通過了才能晉升。像使用六分儀、製圖、計算彈道這些比較高深的知識,可以隻要求特殊部門和人員掌握,像識字、看圖、簡單計算這樣的課程,必須人人過關。

這麼做的目的隻有一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借著培訓海軍官兵的名義,不聲不響就把新官僚體係的基層乾部給培訓出來了。

當兵不能當一輩子,在和平時代,大部分官兵到了一定年歲就得離開部隊。明朝可沒有退休一說,更沒有退伍轉業安置。這些人從哪兒來就回哪兒去。如果趕上打仗,不幸受了大傷,不能再在軍隊裡服役的也是這個結果。

但是海軍官兵有一個算一個,隻要不癱瘓、不得精神病,哪怕少了兩條腿也不可以退役,照樣要留在海軍的後勤部門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乾好乾壞無所謂,兵餉減半而已。

這也是洪濤給袁可立的死命令,所有海軍花名冊都在司禮監備案,誰死了、誰新加入,都要有司禮監加印才能發放餉銀。

很多原本的漕船水手、流民、水師兵卒、包括海盜,之所以願意加入規矩極嚴的海軍,除了看上很高的餉銀之外,也受到了這條規矩的吸引。

當兵的誰敢保證不受大傷,如果受傷之後還能拿一半餉銀養活自己和家人,有地方待著乾活,每天提醒自己不是廢物,夫複何求啊。

其實他們不知道這些餉銀和工作,隻不過是為皇帝賣一輩子命的預支款。說不定哪天皇帝一聲令下,他們這些上了年紀、身體有殘缺的海軍官兵就要夾著包袱卷奔赴全國各地,去當典簿、知縣、知府、參議、參政,甚至入京做大官。

沒錯,他們就是洪濤給舊體係譜寫的安魂曲。有了這些能寫會讀、能量會算、紀律性極強的老兵,就等於有了基層乾部,甚至連中層乾部也能頂替。

海軍有多少官兵,預備役乾部就有多少數量。再過幾年,短時間內拿出一兩萬基層官員將不是做夢。到時候誰再想利用現有的官僚體係去製衡皇帝,誰就要倒大黴了。但肯定有人會這麼做,等待他們的依舊是個巨大的坑。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