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試將近,內閣遞上來的名單朕看過了,其中居然有三人參與了舉子鬨事。眼下時間緊迫,朕就獨斷專行一回。翁大學士與高愛卿為官清正,剛直不阿,做為主考官再合適不過。同考官由翰林院和國子監選出,也算人儘其才了。”
在又一次以絕對優勢粉碎了反對者的攻勢之後,皇帝的權威隨之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輕描淡寫間把曆來在朝中受到各派爭搶的會試主考官和同考官隨口任命,且無人敢提出反對。
“會試固然重要,然新政更之。廣東五年、福建三年,田賦不降反增、商稅節節攀升,當地農戶、工匠、商人、士紳皆獲益匪淺,推廣勢在必行。
這次朕打算把直隸和山東做為試點地區,與廣東福建南北呼應、互通有無。兩省皆為人口稅賦重地,新政要以穩妥為主,應擇選經驗豐富之人主持,眾愛卿以為如何?”
麵對群臣的反應,洪濤比較滿意。這才是做事情應有的樣子嘛,見到有好處就蜂擁而上不擇手段互相傾軋,察覺有難度又互相推諉躊躇不前,讓願意做實事的官員舉步維艱,讓善於鑽營之輩如魚得水,如何得了。
不過他們到底是真的心懷畏懼,還是表麵臣服懷恨在心,光靠會試考官的任命還無法完全證明,得來點猛料,比如兩個省的治理大權。
看起來是真心畏懼了,十多位朝廷重臣聽聞如此大的變動依舊默默無語,把廷推的權力也讓了出去,隻等著皇帝提出人選然後點頭同意。
“若要說經驗豐富,臣以為非袁應泰、左光鬥、丁繼嗣莫屬。”這時就得看內閣首輔葉向高了,他除了要統領內閣承上啟下,還得在皇帝提出建議又無人附和時,不動聲色的給予協助。
“臣願毛遂自薦,掌一省之責!”但這次出了點意外,吏部尚書周道登突然起身,主動提出了擔當重任的要求。
“嗯,周尚書身居高位卻不眷戀權柄,願意到地方上去做些實事,勇氣可嘉,忠心可表。朕與你山東巡撫,總理一省政務,授榮祿大夫。”
皇帝自然是喜出望外,不光大加讚賞還給予了特殊待遇。吏部尚書為正二品,左布政使隻有從二品,主動為國分憂結果級彆降了,連帶著薪資待遇也得降,明顯不合適。
怎麼辦呢?沒關係,古代統治者早就注意到了這個問題,於是又設立了另一套文散階體係提供輔助,專門針對類似情況。
榮祿大夫是從一品,雖然沒有實授職務,隻是個品階榮譽,卻完美解決了薪資待遇的合法性,同時也能在官場交往中分清楚主次尊卑。
比如說皇帝想任命心腹去某個省巡查,而心腹的職務和品階都不太高,這時候就可以委任為沒有固定品階的巡撫職務,然後加個比左布政使高的散階。
這樣到了地方上,從職能上比巡撫屬於中央巡視組,見官高半級,同時散階的品階也不低於布政使的品階,避免了局級乾部指揮部級乾部的尷尬,更容易開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