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煉油廠正式投入生產,喜訊就一個連著一個。先有了混合油,又有了石蠟和瀝青,隨之出現了火柴廠、蠟燭廠、瀝青廠。
靠著這些工廠,不光給比較貧困的延安府帶來了大量投資和稅收,也讓更多人獲得了工作機會。隻可惜延長縣的油井產量還不是很高,連帶著火柴、蠟燭和瀝青的產量也不是很高。
不過沒關係,當人們嘗到了甜頭之後就不用費勁巴拉的說服了,他們會去主動尋找掙錢的門路,比如說到處尋找石油。有不少陝西商人雇傭當地百姓,隻要聽說哪兒有黑色的油脂從地麵滲出,就整天拿著洛陽鏟在附近鑽洞。
還真彆說,居然就有成功鑽出石油的。這下連帶著石油勘探也成了一門產業,投入不大,隻要鑽出黑油了立馬就能暴富。即便沒錢建廠開采,也可以賣給更大的商人。
“畢懋康近來可好?”這些變化還真不是洪濤預計好的,當初讓畢懋康去建設采油廠和煉油廠,隻不過是想占個坑,順便拉著勳貴們掙點錢。沒想到不光目標達到了,還超額了不少,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
“年初鄜州又發現了石油,員外郎正在那邊建煉油廠,大致明年就可以完工,到時候石蠟和瀝青的產量會增加一倍不止。還是陛下慧眼識珠,派了員外郎來為陝西百姓造福,如不出意外,明年延安府就能成為陝西的賦稅狀元了。”
就沒有官員不喜歡自己治下富裕的,哪怕貪官也一樣。一提起畢懋康,李起元立馬大加誇獎,看樣子恨不得給供起來,當然了,也沒忘了順帶著誇誇皇帝。
對於新政,他原本是不怎麼上心的,先不說理念符合與否,光是新政的內容就提不起興趣。
陝西不靠海,北麵還有蒙古部落虎視眈眈,基本沒法發展大規模對外貿易。自然環境又注定了這裡不能大麵積種桑種棉種甘蔗,想搞手工業、紡織業也不靠譜。
而且發現的煤鐵礦產也不豐富,連挖煤煉焦都沒希望。頂多是在不太缺水的山坡地上播種點番麥番薯,距離靠新政大富大貴距離有點遠。
但曾經被人嫌棄的黑水,經過畢懋康一頓神操作,居然從中搞出可以燃燒的油料、可以製蠟造火柴的石蠟和黑乎乎臭烘烘但被海軍搶著買的瀝青。看上去新政不光不遠還近在眼前,富貴也在眼前,豈能不令人興奮。
“這話可輪不到你來說,不要搶了地方官員的風頭,陝西布政使何在?”
對於這種比較樂觀的預估洪濤並不打算接受,巡撫不是地方官,更像是中央特派員,關於地方經濟發展的問題最好還是留給地方官來表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