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煥到底又聯想到了什麼要主動請罪,洪濤懶得慢慢詢問,一句話兩句話也很難消除對方的疑慮,乾脆讓杜鬆去做勸解工作。
但這段時間也不能閒著,正好問一問山海關沿線的防禦工作安排得怎麼樣了。雖然努爾哈赤大舉進攻的可能性並不大,可也不能一點不上心,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回稟陛下,杜總兵與臣經過商議,又請教了袁總督和李總督,把朝廷撥發的二百門火炮分成了兩批。其中一百五十門布置到山海關、一片石、黃土嶺、董家口、義院口、箭杆嶺、界嶺口、桃林口等十座關隘,居高臨下可以一敵千。
每處多備炮子與火藥,分設多個地點儲藏,派專人看守,定期燃放檢查效果。如有保管不當受潮失效,守衛之人要受軍法處置。
另有五十門威力最大、重量最輕的野戰炮,裝上輪子、多備騾馬,置於石門城內,按照遇襲地遠近輕重,酌情前往增援。經過演練,在無雪無雨時一日之內即可運抵,即便路險道滑,將炮身綁縛在馱馬背上,最晚二日也能登城。”
孫承宗不愧是在翰林院裡當過侍讀的,對答起來通暢的多,不管皇帝愛聽不愛聽,一口氣將軍事部署全講清楚了。其實也沒什麼複雜的,基本全是對火炮的安置。
自京城保衛戰大獲全勝之後,火炮的威力跟著皇帝威名一起被傳得神乎其神,老百姓更關注後者,而邊軍將領則更看重前者。
於是原本比較受重視的火炮馬上又升了一格,成為特彆受重視。各邊鎮一邊想儘辦法向兵部索要,一邊暗自裡籌款湊人偷偷鑄造。
對於臣子們的小動作洪濤沒管,也管不了,但永定河鑄造廠出產的火炮誰也彆想拿走一門,那都是給海軍新式戰艦準備的。
杜鬆和孫承宗由於是堅定的保皇派,又擔負著最重要的防禦任務,還是得到了優待。一批從舊戰艦上替換下來的艦炮,再加上少量陸軍裝備的野戰炮被特批給了山海關,並要求袁可立與李如樟派人予以指導。
現在看來他們沒有糊弄了事,而杜鬆與孫承宗也沒蕭規曹隨,還是在如何有效使用火炮方麵用了些心思。到底管不管用,那就得看平日的訓練強度和實戰效果了。
“如果建虜像上次一般派輕騎繞過桃林口,沿途找尋薄弱處攻擊又當如何?”不過光做到這一步,洪濤還是不能滿意的。
既然褚英能偷襲成功一次,彆人就有可能偷襲第二次,總不能老指望皇帝堅守京城退敵。萬一人家不來京城硬碰硬,而是四處遊走靠機動力搞破壞,光靠李如樟的三萬陸軍真沒法確保短時間內驅敵成功。
“托陛下在邊關開市的福,杜總兵與臣聽取了監槍和參謀的建議,由其找人化妝成商隊出關前往北虜腹地,借著販貨的便利多與當地牧民交往,順勢打探虛實,如有風吹草動可先敵一步獲知消息。
另外據臣所知,在建虜稱帝建國之後北虜的林丹汗頗有不滿,與其在邊境摩擦不斷,關係逐漸交惡,再想從蒙古各部之間穿行難上加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