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5 向軍隊伸出魔抓(2 / 2)

不明不清 第十個名字 3404 字 10個月前

沒錯,洪濤不打算把大明的軍事體係完全推倒重來,而是要新舊共存,來個雙軌製。

選擇一部分相對具備戰鬥力的邊軍和衛所進行合並,由總參謀部派人指導監督,繼續在邊鎮上執行日常防禦任務。其餘的邊軍和衛所會隨著新軍的逐漸壯大被一步步裁撤,包括很大一部分軍堡。

裁撤下來的低級軍官和兵卒肯定沒什麼意見,軍籍對他們來講就是個沉重的枷鎖,不當兵了也餓不著。各地工廠、礦山裡有的是活兒,隻要不是太懶都能找到工作。

家眷也不用擔心,除了工廠、礦山之外,周道登正在山東試著組建農莊,由幾戶或者十幾戶失去土地的佃農和軍戶聯合起來開墾坡地荒地,大麵積種植番麥番薯棉花和煙草。

一旦此種方式被證明可行,北直隸各府也會馬上跟進,隨之而來的就是巨大的勞動力缺口,塞進去幾十萬人輕而易舉。

另外熊三拔的軌道工程也會越來越多,將來軌道建成之後,沿途站點還需要安排專人值守、維護、售票,粗略算下來沒有幾萬人打不住。

這其實就是鐵路公司的雛形,隻是洪濤還沒想好該以何種形式運營,索性先這麼維持著,反正軌道交通的線路數量還太少,形不成規模,不著急定性。

但裁撤下來的高級將領就有點麻煩了,他們的年紀都比較大,學習能力肯定要弱很多,絕大部分人無法適應新軍隊,麵臨著大麵積淘汰。

可這些人都為國家征戰了大半輩子,說不要就不要了,從情理上說不過去,如果處理不好,會傷了很多人的心。

本著堅決不能虧待對國家有功之人的原則,洪濤打算把他們都納入總參謀部的編製裡去,職務一定要給的高大上,待遇也得高人一等。

還不算純粹養著廢物,平日裡也得對大明的軍事建設和作戰行動出謀劃策。當然了,聽不聽是自己的事兒,但必須讓人家說。

除此之外還要給這些將門世家一個延續家族輝煌的特權,允許他們把家族裡的年輕人送入陸軍培訓,不用考試也不用挑選,到年紀了就收。

但進去之後就得按照軍隊的標準要求了,有本事通過考核的留在陸軍中擔任相應的職務,實在不成也沒辦法,該乾嘛乾嘛去吧,軍隊裡真沒法養閒人。

這就是洪濤計劃中的軍製改革方案,先拿最有戰鬥力的邊軍開刀,隻要這一刀順利切下去了,改革也就等於完成了八成。

各地衛所和邊軍比起來要軟的多,等待他們的安置條件也差得多。大部分人都要進入農莊自力更生,少部分青壯可以通過考核加入建設兵團,代替勞役去邊關承包軍事項目,乾得多掙得多,自負盈虧。

安家費?沒有!不滿意?忍著!忍不住?鎮壓!沒辦法,洪濤就是個標準的欺軟怕硬性格,想從他兜裡掏銀子必須之身足夠硬。邊軍惹不起,所以會有優待;衛所軍連土匪都打不過,自然就是軟蛋,一個銅板也不會給的。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