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知青們通過辛勤的勞作,獲得了不少回報。
那些在向陽村待了三年的知青,不分男女,隻要他們好好乾活,不搞事兒。
徐鐵柱每到農曆八月十五和過年期間都會想法子給知青們回城的機會,讓他們回家探親去。
那些離得比較近的知青,基本上都是每年回家兩趟,如果表現的好,乾活很賣力的話。
那麼他們還能跟徐鐵柱領一份回家的禮物,再加上時不時地進山掃山貨,每次回家去都能捎上東西。
自家人的事自個兒知曉,不少知青覺得他們在向陽村的日子過得比在家是好過多了。
是,他們在家的確不用做那麼多體力勞動,但他們在城裡沒工作啊。
那點子口糧勉強餓不死而已,哪裡能跟現在似的,天天能吃飽?
知青們不單是吃飽飯,時不時地還能吃到肉,這日子比在家裡好過不少呢。
好些住在城裡,家庭不富裕、人口數多的知青,他們每年能給家裡捎上那麼多東西,還不用搶家裡弟弟妹妹的口糧,時不時地還能給家裡一些東西,補貼家裡人。
此時鬨事的知青們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他們年少輕狂,總覺得他們不該在農村生活,而是應該回到城裡大乾一場。
不少人為了爭奪回城指標,私底下不知道做出了多少損人不利己的事情。
向陽村的大隊長徐鐵柱是個正直的人,他是不會像附近幾個村的村乾部那樣,接著職權誘拐女知青什麼的。
他這人素來公正,你想回城?成啊,一切走程序,你有本事乾掉同期競爭者,那你就能回城。
徐鐵柱是不管這些事情的,他隻管在他管轄範圍的事情,知青們怎麼鬨騰,隨便鬨騰,隻要你們好好做事。
在張昌盛回城之前,徐鐵柱的名聲是頂頂好的,彆村的知青沒少跟向陽村的知青們表示羨慕妒忌恨,他們也想要這麼公平公正的大隊長啊。
或許是這樣的原因,徐鐵柱的大閨女跟那個張昌盛攪和在一起之後,知青們的眼睛就死死盯著徐鐵柱,想看看他是否能始終保持他的公正。
最後的結果是張昌盛奪取了他們的回城指標,徐鐵柱從前的那些好因著這件事被那些年輕的知青們給忘掉了,他們對徐鐵柱失望透頂,認為徐鐵柱背叛了他們。
為首的那男知青咄咄逼人地質問道:“徐隊長,你這話是什麼意思?難不成張昌盛不是搶走了我們回城的指標?難道他不是按照正規渠道回的城?”
雖說回城的指標競爭非常激烈,但是這些來鬨騰的知青們都認為他們比張昌盛優秀,給他們之中的誰,他們都不會生氣。
給誰都成,就是不能給張昌盛!
徐鐵柱早已做好了準備,他不怕這些知青鬨騰起來,畢竟張昌盛回城的手續是不存在任何問題的。
他眼神平靜地看向質問他的知青,回道:“張昌盛不是走的回城指標,他的爸爸提前退休,讓他回去頂替上班。”
那名男知青聽到這回答,愣了片刻,他很快又回過神來:“徐隊長,你說這些話是真的嗎?我隻問你,你敢對天發毒誓嗎?如果你騙我們,你不得好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