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寶國聽了這回答,真不知道該說啥好了。
這紡織廠的工作好好的,捧著鐵飯碗,家裡有吃有穿有用的,嫂子為啥要想不開下海經商?再說了,做生意是那麼好做的嗎?要是真那麼好做,為啥國家不鼓勵呢?
他大舅哥那三棍子打不出一個屁的性子,真的適合經商嗎?大嫂莫不是腦子進了水吧?不然咋能想出這種餿主意?
陳寶英一想到娘家的破事兒,心裡氣得要命。
可她一個出嫁了的小姑子,沒法插手娘家的事兒,勸了幾句還被她嫂子懟了一頓,最後不歡而散,憋了一肚子的火氣回來。
她跟盛寶國抱怨了一大堆,總算是把心裡的鬱氣給發泄出來了。
盛夏坐在客廳裡看書,耳朵豎起來高高的,待她聽完了自家媽說的那些話,對她那位大舅媽無語至極。
下海經商?
這才1979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剛剛吹起來,正常人都會想著多觀望一兩年,保險一些。
倒是她這位大舅媽想法清奇,不單是不試水,反而是決定兩口子從紡織廠辭職,然後去擺地攤。
對於這種異於常人的想法,盛夏嚴重懷疑她這位大舅媽芯子換了,不然土生土長的人,咋會有這種超時代的想法呢?
現如今這時代,誰不是以捧著鐵飯碗為榮啊?
不過,這一切都是她的猜測而已。
陳寶英指定是勸了娘家人,但沒啥效果不說,反而是帶了一肚子火氣回來。她一個小丫頭片子,倒是有心想幫忙,但是大人們指定不會把她的看法當回事兒。
要是盛夏真去說了勸導的話,隻怕她那大舅媽肯定是以為小姑子唆使自家閨女來家裡當說客的,指不定會怎麼想呢。
索性不管了,省得自找麻煩。
勸也勸過了,人家不聽你的,你有啥辦法?
等到撞了南牆,頭破血流,方知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很顯然,盛寶國也是這麼想的,他勸自家媳婦:“這紡織廠的工作不能辭。誰知道大哥大嫂能不能做好生意?讓他們請假,請上十天半個月試試再說。”
要是真做不來生意,大舅哥兩口子也不至於丟了飯碗。
陳寶英歎口氣:“我跟他們都說過了,但我大嫂那人……唉,算了算了,我能做的都做了。他們自己做的事情,自己承擔後果。”
她是真不想再管了,愛咋滴咋滴吧。
盛夏鬆了口氣,她真怕她媽死犟著要管這事兒,憑白惹來一身騷。
一晃五天過去了,又到了周五。
盛夏提前跟盛寶國說過要回竹溪村的事,拎著不少東西回村,裡頭有她特地給賀建軍製的補身子的藥丸,趁家裡人不注意偷偷做的。
賀建軍的傷勢好得七七八八,除了身子有些虛弱之外,能出門走動了。
劉淑英再不放心,她也拗不過。一看日曆,又到了周五,傻小子早上還待在家裡看書,吃過午飯就不見人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