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去尼瑪的微創新(1 / 2)

科技之神 浙東匹夫 5220 字 3個月前

“堿金屬族元素諧振計時技術”這個名字聽起來有點高大上,許多理科基礎不好的看官或許會被嚇住。

但如果說這玩意兒的另一個通俗名稱“原子鐘”,基本上初中生都略有耳聞。

前麵一個名字,隻不過把技術路線特性都擺明在題麵上了:原子鐘一般是利用元素最外層電子受激躍遷到高能電子層後、自然回落到低能層的自然共振周期,來實現精確計時的。

為了達到這一目的,選用的原子一般都是天然狀態下、最外層隻有一個電子的元素,也就是高一化學課就教過的“堿金屬族元素”,氫鋰鈉鉀銣銫鈁。

理論上電子層數越多、最外層電子越活潑的元素,諧振頻率越快,製成原子鐘之後精度自然也就越高。所以氫原子鐘一般是同族當中精度最低的,但勝在便宜。

而到了最高的銫原子時,自然定義“最外層那個電子躍遷91億9263萬1770次的時間,為1秒”,可見精度有多高。(鈁是強放射性元素,半衰期隻有22分鐘,基本不會用。所以到銫為止)

看到這兒,有些地球讀者就會詫異了:地球人為了阿波羅登月,60年代就造出氫原子鐘了,銣/銫那些也都在七八十年代陸續弄出來。藍洞星在這個領域的水平怎麼這麼辣雞?

說到底還是藍洞星航天發展緩慢,都靠商業衛星推動,所以70年代後期才有氫原子鐘。後續商業衛星對精度要求提升不大,也就靠修修補補提升精度,沒打算花大錢繼續搞代際顛複式創新。

東海大學的物理化學係,也算是國內比較頂尖的了。是至今為止國內少數幾所、仍然把推進這個技術路線擺在科研議程裡的大學。

隻不過,從五六年前開始,反正國家也不撥足夠的預算,也沒風投和企業家給錢換成果,那就爛尾擺著唄。

這就是周軒接觸這些領域時,麵對的現狀。

……

所以,基於對業界需求現狀的認知,周軒聽表弟提到GPS時,第一反應是這樣的:

“GPS?這項目當然有所耳聞,不就是那個國際合作的全球定位係統麼,主導方是大洋國。不過這玩意兒對原子鐘的精度要求,會比原先其他項目高很多麼?但是這麼高大上的項目,我們這種小基金能投的技術,又能有多少介入度?”

地球上的GPS計劃是美國一家自己搞的,因為那玩意兒94年初步完工,倒推回去算算日子,正好是李根總統任期內、搞“星球大戰計劃”時立的項。

但藍洞星上的GPS就是全球合作的典範了,因為藍洞星沒有發生過冷戰,也沒有濃烈的軍事對抗範圍,大洋國也想找一些冤大頭分攤一下費用——這個模式,倒是很像地球上2000年前後的國際空間站。那個項目就是USSR解體後,90年代貌似全球大同的氛圍下立項的。

東方國在GPS項目裡投資占比是5%,將來可以換取共享定位係統的商業數據使用權,其他國家也都各自投了幾個百分點。而大洋國一家投了60%,但他們可以獨占軍事數據使用權,大致就是這麼個合作模式。

不過事實上,東方國還是比較有追求的,暗地裡還有一個暫時停留在紙麵上的“南十字星導航係統”計劃。目前肯跟大洋國虛與委蛇合作,也是因為自己還窮、技術也落後,暫時先跟在後麵積攢一些經驗、共享一些技術資料。

當然這些都是絕對保密的,周軒和顧玩都不知道“南十字星計劃”的存在。

麵對表哥的技術質疑,顧玩的回答也很乾脆:“合抱之木,起於毫末。彆因為項目本身太高大上就畏懼、不敢去了解。任何一個偉大的項目,都是可以一級一級拆解成很多小目標的,這就是小科研團隊、小科技資本可以操作的空間。

具體到GPS上,原子鐘的精度一旦提升,可以讓整個係統的核心指標有極大的提升——確切的說,是計時器精度提高幾倍,定位精度就能提高幾倍。”

對於一個衛星定位係統來說,最核心的競爭力當然就是定位精度了。

所以一聽說新原子鐘居然能提升定位精度,周軒立刻就是眼神裡閃過一絲貪婪的光芒。

“這個原理上是怎麼實現的?計時精度怎麼就能轉換成定位精度呢?還有你是怎麼想到這些的?”周軒搓著手,忍不住追問。

同時他對表弟的能力也有些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