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玩當然不會顧忌那些擺件的心情和想法,所以他當眾給劉雨農教授打了電話。
至於電話號碼,當然是臨時、當眾問田敏要的。
“劉教授,冒昧打擾了,我是顧玩,您應該記得我……”
“我今天找您,是借著貴所一些同儕來訪問交流的機會,向您承認一個錯誤。在上個月,我把東海大學這邊的研究資料,跟中央科大原子控製研究所交接的時候,其實偷偷摻雜了一些私貨。
我假托了你們的名義,把我的觀點說成是貴所研究得出的經驗教訓。之所以這麼乾,是顧慮到我人微言輕,如果當時實言相告,科大這邊不願意采信這些逆耳忠言,所以才狐假虎威了一把。
所幸,我夾帶的私貨,如今都已經被研究證實了,是再正確不過的結論。因此,這事兒不可能對貴所的學術聲譽造成任何不良影響,不如就這麼過去吧。”
顧玩的措辭,說得非常四平八穩。
劉雨農教授聽了這番話,果然有些驚訝。
隻是他的關注點,與顧玩完全不同。
他注意的是:顧玩提到,他手下的博士生,居然去中央科大搞事情了,打的名義還是“學術交流”這種謊言。
幸虧劉雨農是體麵人,即使內心驚訝,還是把情緒掩藏得很好。他以己度人,很快就猜出田敏是心懷不忿、想去挖黑料報複。
憑良心說,對挖顧玩黑料這事兒本身,劉雨農並不反感。
但他得顧忌直屬上司袁熊的立場,所以在明麵上,他必須對顧玩和顏悅色相待。
顧玩隻是挖走了2000萬預算美元項目中的300萬,還有1700萬還在袁熊手上呢。袁熊不希望跟顧玩關係搞僵,他一直覺得顧玩是來幫他解決困難、確保整體項目進度的。
在劉雨農看來,田敏可以是利益交換的棄子。
焉知在袁熊眼中,他劉雨農就不能也是利益交換的棄子呢。
“顧同學,你說的這些都是小誤會。至於假借我們名義傳達的那些科學猜想,貴所又又沒有直接就猜想本身發表論文,這也不算學術不端,沒關係的。”
捋順了利益關係後,劉雨農給的最終正式回應,就是這般的冠冕堂皇。
教育部和科技部,就論文發表過程中的學術不端,三令五申下過很多文件。
最通俗最常見的審查標準,就是“五不準”,這是每個讀過本科做過畢業設計的都知道的基本常識。
不準代署名、不準代寫、不準代修改、不準虛假提供同行審查、不準署名不規範。
按照這個規定,不光正向掛名蹭署名是違規的,逆向傍名人也是違規的。
所以,顧玩要是當初狐假虎威之後,把那些猜想直接拿去發論文,那就算違紀了。
然而他很聰明,從頭到尾沒有用私貨猜想本身發過任何論文。
都是中央科大這邊的研究員、基於這些猜想實打實做了研究,證明出結果、做出東西之後,才就證明結論、實物成果發表了論文。
那就沒有任何問題了,天王老子來查也咬不到顧玩任何學術不端。
顧玩見對方也對這一點達成了公示,那今天交流的主要目的也算是達到了,便見好就收:
“那就好,謝謝你的合作,以後回方舟市,如果您能賞光的話,我請你吃飯。”
說完他就掛了電話,然後跟那倆東海大學來的博士生禮貌性告彆了一聲,就鑽進實驗室做自己的實驗了。
當晚無話。
田敏告辭的時候,卻是臉色淒惶,因為導師已經知道她的自作主張了,回去還不知道要被如何盤查呢。
……
一個周末,很快在繁忙的實驗中過去了。
可惜,任何疑心暗鬼的事情,都是經不起時間的推敲的。
等到乾擾的迷霧漸漸吹散,水落石出是必然的。
周五那天,顧玩是因為藐視田敏等人,所以懶得關心那些人都跟科大這邊的人聊過些什麼。
不過後續幾天的實驗過程中,大家每天一起吃飯、或者休息閒聊的時候,難免會聊起。
跟對方接洽最多的王義方,也有一搭沒一搭地提到當天田敏問過哪些問題、還提到田敏一開始態度不太好,似乎有敵意。
王義方也不是故意告密,隻是隨口聊起。而冷靜下來的顧玩,略微一琢磨,基本上也猜到對方隱藏的來意了。
“原來是想挖老子黑料,幸虧老子行得正做得直。不知道這事兒是不是劉雨農的意思,還是那些人自作主張,倒是沒必要立刻撕破臉。劉雨農畢竟還是我那篇新論文的同行評審呢。”顧玩暗忖,決定再觀察數日、暫且按兵不動。
顧玩就這麼每天實驗室、教室、圖書館、宿舍四點輪回,又過了三四天。當再次迎來周末的時候,他又接到了劉雨農的一個電話。
電話一開始,聊的是論文的正事兒,對方委婉地表示,顧玩那篇新論文的同行評審,果然是落到了他手上,並且已經過了。
當然這話不能明說,畢竟是雙盲嘛。劉雨農拿到稿子的時候,上麵是被去掉署名的,期刊編輯不會把作者信息泄露給他。
隻不過,劉雨農知道目前這個時間點,國內研究那個細分方向的,就顧玩一個,所以肯定是顧玩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