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無論殺幾次,還是有不信邪的(2 / 2)

科技之神 浙東匹夫 6396 字 11個月前

顧玩這邊的操作流程,跟在扶桑時演練過的一模一樣,所以非常順利。

唯一讓他們有些意外的,是在實驗的時候,他們被告知要測量的樣本,還不僅僅隻是利簋身上取下來那些含碳痕跡。

對於這個節外生枝的鑒定要求,科技部的負責人對顧玩做出了解釋:

“這裡還有一組昨天剛從陝州護送來的樣本。是從當初長安市附近、出土利簋的遺址基坑裡提取的。如果能鑒定證明這個樣本的年代,和簋身上含碳殘跡的年代吻合的話,反駁外國考古學界的證明力就更大了。”

顧玩是無所謂的,反正對他來說多做一遍重複試驗而已。

幾個小時後,做完了一切實驗,拿到分離數據後,顧玩把一份報告呈交到有關領導麵前:

“結論出來了,簋底炭火煙灰痕跡的c14同位素豐度顯示,年代應為前1020年,正負20年誤差。簋身豆類食物殘渣碳化遺留痕跡,c14同位素豐度年代,為前1060年,正負20年誤差。出土基坑掩埋物c14同位素豐度,年代為前1020年,正負誤差20年。”

科技部那位副司級領導看了看,皺了皺眉頭,然後遞給身邊的考古專家:“相差40年的話,有影響麼?”

專家們評估了一下,委婉表示:“這是應該的,我們傾向於認為,鑄造年代應該是前1060年左右。因為鑄造完成後,有幾十年的使用時間,然後才被掩埋,才是合理的。”

領導也就先聽個信兒,知道具體還要等正式報告,也就不再逼問。

“你們好好回去分析數據、準備報告,周三先拿給我看。”

一行人便回到研究所,開始做報告。

知道了c14同位素鑒定的精確年代後,想確認武王伐紂的精確年份,還是要寫不少功課的。尤其是關於逆推古代天象,要靠古籍《國語》上的一些蛛絲馬跡,配合木星天文周期,來進行逆推。

所以這是一個結合考古學、曆史學、原子物理學的複雜工程。

這裡每一個分步的步驟,圈內人雖然都初步做過,但要形成正式的報告,還是要補充很多細節說明、融會貫通的。

兩天時間很快過去,報告初稿讓上麵很滿意,還特地偷偷請了外國學者來小範圍質證一下。最後交到部長手中,批示,趕在國慶節之前召開相關成果發布會。

成果發布會最終定在9月28日,一個星期二。

邀請函是提前三四天發出的,主要給那些國際上比較有威望的、此前質疑中國商周紀年的西方學者。不管這些家夥是否都來,隻要發布會成功舉辦,也就能堵住那些家夥的嘴了。

至於顧玩,照例是被安排為成果發布會的主講學者之一。關於ams儀器的精度、原理方麵的質疑,到時候都將由他來回答。

……

9月27日,成果研討會前一天,一眾西方敵對勢力禦用的考古學家們,都陸續來到京城,準備接受打臉。

曾經榮獲“最佳被顧玩踩著上位捧哏”殊榮的斯坦索姆大學加爾福特教授,也在被邀請之列。

不過這次,他似乎在看到主講學者名單裡,有顧玩的名字時,就有了不詳的預感,決定到時候少說幾句。

當天吃晚飯的時候,在下榻酒店的自助餐廳,加爾福特遇到了一個老朋友,來自布列塔尼亞國的攪s棍,康橋大學東亞曆史研究所主任,詹姆斯.巴羅夫教授。

這巴羅夫教授嘛,保留了所有英狗文科學者的一貫作風,在仇華問題上不遺餘力。

多年來噴完夏朝不存在,就繼續噴商朝的某些記載有什麼什麼瑕疵,簡直就是跟瘋狗一樣拿錢辦事黑人。

遇到加爾福特的時候,巴羅夫教授輕鬆地與他打招呼,還聊起明天怎麼在學術上懟東方人。

“嘿,這不是加爾福特麼,聽說這次中國人想宣布他們的信史紀年又能往前推幾百年了?老弟,你有沒有準備什麼功課,準備如何逮他們的漏洞反駁呢。”

加爾福特聳聳肩:“我覺得還是放棄吧。我隨便猜猜,也知道中國人肯定是仗著他們的同位素質譜分離法技術,冠絕全球,所以想用更高精度的c14同位素測定,來堵我們的嘴。直覺告訴我,貿然反駁會自取其辱的。”

巴羅夫教授微微思索了幾秒鐘,他也不是愣頭青,不會打無把握之仗。然後他才緩緩說道:“你上個月在扶桑博多的遭遇,我也略有耳聞。不過,就算中國人的原子分離技術做到了全球第一,他們也不可能把精度提高到1年吧?你上次遇到的案子,他們的精度誤差是多大?”

“正負20年,也就是最大誤差40年。”

巴羅夫自信一笑:“那不就行了,40年的誤差,已經足夠大了,中國人想妄談信史紀年,肯定還是有漏洞的。”

ps:請大家不要打賞了。這本書我會寫完本,50萬字左右。

隻是劇情加速,不算爛尾。

不過因為要同時準備新書。會更新慢一點,以後每天四千字。

大家也彆追更了,過一個月來看都沒問題,也就多十幾萬字一下子就看完了。

比那些上架兩天就果斷完本的人,我覺得還是很良心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