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雲卷雲舒,三個月的計算與論文撰寫時間倏忽而過。
那一天,在南加州陽光下,顧玩跟妻子提到的那些計算性論文,以及後續的科普專著寫作,已經初步完成了。
論文在七月份的時候,就已經全部投遞出去,並且進行了答辯。
後麵的一個多月,顧玩集中了全部時間,撰寫那部科普專著,還把如今剛剛在國內中央科大讀完大三的工具人妹妹李雙葉,趁著暑假抓來了美國。
每天給妹妹提供好吃好喝好玩地供著,換取她幫顧玩打工寫書。
李雙葉也是痛並快樂著,畢竟哥哥提供的享樂條件非常之優渥,每天幾乎是在女仆的服侍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寫累了還可以預約接出門兜風,或者在家找個按摩師幫忙按摩。
痛苦的來源麼,自然是約稿太多了,哥哥上次安排她寫的黑洞題材科幻都還沒徹底寫完,又要搞科普專著了。
不過,有個既要馬兒跑,又給馬兒猛吃草的老板,總比那些不給吃草的要好,李雙葉本來就對這項事業挺感興趣,也就甘之如飴了。
“哥,嫂子,看下這版的稿子,這可滿足你要求了麼?”
七月底的一天,李雙葉在哥哥的海景大彆墅裡衝刺性寫了一天後,深夜時分,終於把完整的稿子丟到了顧玩案頭。
顧玩掃了幾眼,就丟給坐在對麵的麻依依,臉卻朝向李雙葉吩咐:“讓你嫂子看,我看沒用,要她這種外行人看了都覺得看得懂,有趣,那才能賣座,能起到吸引真正讀者的效果。”
地球上霍金的《時間簡史》看起來賣了好幾百萬冊,但不得不承認的是,至少七八成買書的人,根本沒看那本書,他們買書就是拿去裝逼的。
尤其是大量打腫臉充胖子的社交係文科生,擺在案頭,顯示自己有買這麼高逼格的書,或者買來後發條朋友圈分享一下,然後那麼艱澀的物理學術著作就丟在那兒吃灰了,根本不去看。
誰要是真把《時間簡史》的銷量當成看這本書的實際讀者群規模,從而覺得科普也是一門有賺頭的生意,那就大錯特錯了,要吃虧的。
麻依依麵對老公的不給麵子,也是微微有些使小性子:“你要外行都能看得懂,那找我還不夠,姐好歹也算是學霸了。
你應該找家裡的女仆,那才算真正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嘛。人家白居易寫詩還追求老嫗能解呢,你怎麼不跟白居易看齊?”
顧玩知道自己說錯話了,稍微肢體語言安慰了幾句,就讓妻子住口了。
麻依依掙紮不依了幾下,最後還是撒夠氣了,乖乖開始讀稿子。
“……根據宇宙學家的觀測,我們今天的宇宙的化學元素構成比例,大約是氫元素占宇宙中總原子數量的73%左右,氦原素占大約23%,而後續鋰鈹硼碳氮氧等一切更重的元素全部加起來,也不過是4%~5%。
這個元素構成比例,讓我們這個宇宙達成了今天這個樣子。讓恒星得以彙聚並開始持續、溫和地進行核聚變並輻射出能量,讓類地行星得以形成並環繞恒星,最終進化出生命。
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會是這個比例?這是巧合還是必然?如果讓宇宙重來一次,還會是這個比例嗎?還會形成今天的世界嗎?生命的誕生,有沒有其先決條件的充分性?”
導言寫得倒是很危言聳聽,而且小學生都能聽得懂,至少知道這本書要討論的是什麼,現狀如何。
麻依依覺得這部分沒問題,就繼續往下看專業的部分。
“宇宙中氫元素與氦原素的比例,乃至於其他比氦更重的元素的比例,最底層的決定法則,在於宇宙中質子與中子的比例。
眾所周知,標準的氦原子核是由兩個質子加兩個中子構成的,而標準氫原子是由一個質子、沒有中子構成的。氦原子需要1比1的中子與質子,氫原子隻需要質子。
至於比氦更重的元素,在宇宙創世之初並不可能存在,因為它們都是恒星誕生後由於超高壓核聚變反應產生的。在宇宙剛誕生的時候,那裡隻有輻射,隻有高熱和膨脹,引力和壓力都是次要的,所以還輪不到核聚變登上宇宙的舞台。
而第一顆恒星的誕生,距離宇宙剛剛誕生已經很遙遠,是宇宙已經足夠冷卻後的產物,也就不在宇宙創世的討論範圍內。
所以,問題的核心回到了那個最簡潔的表述:宇宙創世之初,為什麼氫原素和氦原素的總質量比例,近似接近3比1?為什麼那個時刻,質子與中子的比例,接近7比1?”
讀到這兒,麻依依稍微心算了一下,確認數字沒問題。
(氫是純質子,所以3份氫就有3份質。氦是質子中子對半分,所以1份氦的質量可分解為0.5份質和0.5份中。因此氫氦相加後,質子中子是3.5份比0.5份,也就是7比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