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的冬季,整個夏市除了躲過乾旱,洪澇的禍害的果園以外,其餘的土地都撒上了金麥1號。
雖然居民們吃慣了大米,但現在是餓肚子的時候,哪裡能挑,冬小麥產量高,能填飽肚子。若不是季節不對,他們都想種植更高產的玉安1號了。
但明珠鎮的宋家葉家是個例外,宋玉安這次賑災出血再多,也不至於叫一家老小挨餓,所以宋家,葉家還有研究所的地裡種的全部都是蘿磨科的植物。
這是一種同時具備了藥性和毒性的植物。花葉可入藥,枝乾分泌的乳液和根部有毒,可以殺蟲,還沒有副作用。
“這些夠嗎?”宋玉安看著地裡形態各異的植物,向楊教授詢問,這方麵,楊教授經驗比他足。
“肯定是不夠的,但我們已經儘最大的努力了,總不能叫饑餓的百姓來種這個。我已經向昆蟲研究院那邊請求支援了,他們會派人過來,在雲省這邊培育沒有無害蜘蛛,但願能有效果吧。”
能稱之為無害蜘蛛的,除了沒有毒性,對人畜,作物,生態環境沒有危害以外,還必須是沒有繁殖能力的。這是昆蟲研究專家弄出來的品種。
“嗯,我這邊也叫人發布了收購廣告,大量收購野生的蘿磨科植物,品種和圖片都貼下去了,等到這一季小麥收了,再撒些生石灰到地裡,目前看,隻能如此了,實在不行,那就得在剛剛孵化的時候大麵積噴灑殺蟲藥了。”
噴灑殺蟲藥是最後的手段,宋玉安是不喜歡用殺蟲藥的,他推廣出去的果樹,在果園周圍都種植了一些有殺蟲防蟲功效的植物,平時也會派研究人員去觀察,用一些環保生態的方法預防,殺滅蟲災。就是因為不喜歡農藥。
久旱之後必有蝗災,這是因為蝗蟲喜歡溫暖又乾燥的環境,其它動物昆蟲可能會因為太乾旱缺水而萎靡甚至死亡,但是蝗蟲不會。越是乾旱,他們的繁殖,生長發育越是旺盛。
特彆產卵期,土地含水低於百分之二十才是他們最理想的產卵環境。蝗蟲在七月份產卵,而去年這個時候,雲省還處於乾旱之中。想想都能知道,現在整個雲省土地裡有多少蟲卵。
雖然其後雲省下了暴雨,像鬱縣還爆發了洪災,但這場雨下得又大又急,以時間來說,泡死的蟲卵不會太多,如果不注意,等到明年四月份,春暖花開,蟲卵破繭而出,雲省又要遭受新一輪的災害。
宋玉安不能眼睜睜的看著災害再次發生,這一次旱災,把他之前的努力銷毀了大半,兩年以下的果樹,除了高山上的石榴,基本沒有活下來。
慶幸的是現在還在秋末冬初,雲省的冬天雖然不會下雪,但是每個夜晚都會下霜,霜凍也能減少一批蟲卵,再加上他們這些辦法,但願能把這次蝗災扼殺在搖籃裡。
好消息也不是沒有,雖然剛剛經曆過兩次大災,但今年的冬小麥長勢旺盛,遠遠看去,綠油油的一片,風一吹,一層一層的麥浪漂亮得很。
農民們對這一季小麥上心極了,以前麥子地裡的雜草因為少,而且麥子密集,進田不好活動,所以很少有人花費功夫去拔草,今年不同,家家戶戶就指著這片麥子呢,拔草,施肥,田地裡被收拾得乾乾淨淨。
除了麥子,活下來的果樹也得到了村民們的關照,這一次災難,湖東村的人家因為有錢,倒是沒有餓肚子的。因此他們對這些果樹依舊很上心。
三嬸放養在果園裡的雞,因為吃的是蟲子,且每天跑動沒有贅肉,所以味道比圈養得要好,來遊玩住在葉家客棧的人吃過一次以後就很喜歡,次次都要點,成了招牌菜,為她掙了不少錢。
去年乾旱,人耐不住,雞也耐不住,所以養得就少,今年眼看著天景好了,三嬸又去集市上買了一批半大雞放進果園裡。小雞不行,這個季節小雞放出去容易受寒,會生病死亡。
宋玉安見了以後,忽然有了想法,他和孵化場那邊定了一大批小雞,放到了葉建國的養殖場裡養,他打算養兩三個月就放到果園裡去,等到收了麥子,把地深翻以後,還能放到地裡。
要知道雞的嘴殼可是很硬的,蟲卵和幼蟲絕對在他們的食譜上占了很大的分量。昆蟲研究院那邊的教授培育無害蜘蛛,就是因為蜘蛛能鑽到土裡吃蟲卵。
蜘蛛這東西哪怕是無害的,可是繁育了也沒有用,可雞不一樣,雞養大了以後也是一項經濟來源。
宋玉安想到以後就給何耀宗打電話,把他的想法說了。冬天不適合放養,但是養在雞窩裡還是能養大的,如果家家戶戶都養些雞,等翻地以後放出去吃一批,蝗蟲孵化了以後再放出去吃一批,不僅能減少災害,還能創收。
何耀宗把這想法和省裡的領導通了氣,其它地方怎麼樣他不管,但是在夏縣,第二天大大小小的村委會就接到了電話,要求所有村委會開會,把可能存在的蝗蟲災害和村們們說一說,鼓勵大家養雞自救。
並且政府還拿出了一筆資金,交給孵化廠來孵化雞仔,家裡太困難的可以和村委會賒欠雞仔回去養,等雞仔養大了以後,政府進行回收。不想賣給政府也行,隻要賣了雞把雞仔錢還上就好。
倒不是何耀宗不願意救助百姓,實在是這兩年災難,市政府也是一貧如洗,這筆資金還是銀行貸款出來的。
何耀宗的這項舉措並沒有遭到什麼反對,在雲省,旱災並不鮮見,十來年總會有那麼一次,有時候輕微,有時候嚴重,上了歲數的老人家都是經曆過幾次的,自然知道何耀宗並不是信口開河。
有那經曆過蝗災的老人還教育後輩們,一定要聽政府的,政府交代下去的事情不能偷懶。
栗子坡的陳爺爺就是這樣一位老人家,他看村裡幾個後生仔不相信,說政府危言聳聽,當下就不高興了,杵著拐杖給他們說他經曆過得蝗災。
“你們可不要小看了這螞蚱,當年我還小的時候,也是老天爺不下雨,地裡顆粒無收,好不容易盼來了雨,大家夥高高興興的把糧食種下去,可田裡的稻子都還沒抽穗呢,螞蚱群就來了。
不是一隻兩隻的來,是一大群一大群,抬頭看過去隻看得見黑壓壓的螞蚱,當時有個文化人說了一個詞我這幾十年了都還記著呢,遮天蔽日,就是說把天和日頭都給遮住了,一點兒也不誇張。
彆看這蟲子小,可是那張嘴不知道多厲害,落在稻子上,你眨個眼睛的時間,它就把你一株稻子吃得乾乾淨淨了。
而且不止稻子呢,菜啊,包穀啊,豆苗啊,樹葉子啊,隻要見了青,就能連根都不給你剩。聽說有嚴重的地方連樹皮都能啃了。”
陳爺爺這樣的老人家平時嚴肅,也不愛開玩笑,他說的話很叫人信服,哪怕是村裡再跳脫的小年輕,也不敢僥幸了。
養雞是麻煩些,累些,每天要摘菜葉子回來切細了拌米糠給雞吃。但再累能累得過上地裡除草下田裡插秧?聽大爺這話,若是真有了蝗災,那他們辛辛苦苦的不是白乾了麼,還要倒貼糧食種子進去。
一旦涉及到餓肚子的事情,沒人敢掉以輕心。而且因為這小雞仔不是免費的,拿回來不管死了活了到了年尾都是要給村委會錢交上去的。所以大家照顧得很儘心,畢竟病了死了那可是自己的損失呢。
宋玉安這邊正忙碌呢,忽然接到了彪哥的電話,說是有大貨,要宋玉安去一趟。宋玉安本來是想推了的,畢竟這兩年他忙著救災,口袋折騰的乾乾淨淨,到現在都還沒有緩過氣來呢。
但是算了算時間,蘇聯解體的日子可不是馬上就要到了麼,這時候正是整個蘇聯最亂的時候,彪哥說是大貨,肯定不是簡單的東西,要是錯過了,以後可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宋玉安猶豫以後給葉維國打了電話。
“安子,作為家人,我不希望你奔波,但是作為一個軍人,我是希望你去的,因為前些年的戰爭,我們國家已經落後彆人太多了,前兩年連越國都敢來挑釁,國家如果不發展,百姓就沒有安生的日子過。如果你決定去了,物資這邊,寧家會想辦法。”
葉維國的話落在了宋玉安的心上,落後就要挨打,雖然在他的記憶裡,從越戰以後,華國並沒有爆發其它的戰爭,可紛爭不僅僅是打仗,後世的貿易戰,經濟戰,還有華人華僑在國際上的地位,這些都和國家的強大與否息息相關。
算了,反正也是最後一次了,去就去吧。他相信國家不會忽視他的功勞,在他的記憶裡,有些這個時候為國家做了貢獻的倒爺後來不也是在網絡上爆出啦了嗎?他現在做多一些,不僅給自己積功德,家大業大的,也算是給後人庇護吧。
既然決定要去,那就要準備起來,宋玉安立馬就給彪哥打電話過去,表明東西他要,叫彪哥一定給他留住了,並且如果有其它東西,也可以給他再弄一些。
“如果有資金,你也趁著今年多掙一些吧,到了明年,不一定像現在這樣好做了。”彪哥人不錯,宋玉安也願意提點上兩句。
作為一個長時間和蘇聯接觸的人,彪哥自然知道蘇聯現在是什麼樣子的,亂成這樣了,這種狀況肯定不會持久,而宋玉安又是有軍方關係的人,對方的消息一定比他靈通。所以這話從宋玉安嘴裡說出來,彪哥是信的,他一下子就想多了。
宋玉安不知道彪哥在那邊打算抓緊時間乾幾票大的以後就金盆洗手,他在聯係銀行和王發財等人。
雖然葉維國說寧家會解決資金和物資,可既然是寧家,那政府還是會礙於一些因素不能給予支援,可寧家又有多少錢?老爺子清廉得很,家裡的財產還是老太太的嫁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