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喜第110天(1 / 2)

衝喜[重生] 繡生 5560 字 3個月前

先太子李巽, 自小聰慧異常,三歲學文,五歲學武, 六歲便被立為儲君,十二歲上朝參政, 及至二十歲,芝蘭玉樹, 光風霽月, 可為天下表率。是成宗皇帝最屬意的繼位人選。

二十六年前,南地連月大雨,突發水患,成宗皇帝為了鍛煉太子,也是為了安撫災民, 派遣先太子去南地治水。卻沒想到治水過程中突發瘟疫, 太子不幸染病,還沒來及等回到上京, 就此撒手人寰。

當時太子妃即將臨盆, 聽聞噩耗後受驚早產,在分娩之時伺候的婢女不慎打翻了燭台, 東宮走水, 太子妃與腹中胎兒一並喪生火海。

事發突然,太子一家三口先後出事, 成宗皇帝大受打擊,差點一病不起。後來好不容易救回來, 身體也大不如前。為了不刺激成宗皇帝, 朝臣後來都有意避免再提及先太子一家的事。是以這麼多年來, 許多人隻知顯宗皇帝, 卻不知顯宗皇帝之前,還有個英年早逝的先太子。

可如今趙家翻案,卻將先太子之死又翻了出來。

趙氏謀逆案由大理寺重審,大理寺幾經查證後,確認當年趙家謀逆的罪名定的匆忙,甚至連認罪書都沒有,證據不足,乃是一樁冤案。

就在李蹤下令張貼告示,替趙家平反之時,忽然有個老太監敲響了登聞鼓,狀告先帝李乾毒殺兄長,冤殺忠臣,得位不正。

趙家謀逆案乃是先皇還是太子時審理,如今趙家平反,坊間本就在議論此事,隻是誰也不敢明目張膽地說先皇辦了錯案,錯殺了忠臣。但自稱是先太子貼身內侍的老太監,卻在宮門前痛罵先帝,曆數先帝罪狀,為先太子鳴冤。

等李蹤得知消息派人去拿人時,那告狀的老太監也並不掙紮,隻是對著東邊砰砰嗑了三個響頭,血染青磚,厲聲說“此去大約便無生路,苟且偷生這些年,也不過為了讓殿下的冤屈大白天下,老奴微末之身,命如草芥,既不能為殿下伸冤,不如就此隨殿下去了,到下頭去繼續伺候殿下”,

話畢,忽然掙開了神策軍的鉗製,掏出一把匕首抹了脖子。

喉口處噴灑的鮮血,染紅了漢白玉台階,鮮紅的刺眼。

當時有不少百姓聽聞有人敲登聞鼓,都被引來看熱鬨,誰也沒想到會見到這樣慘烈的景象。

老太監的屍身倒在台階下,雙目圓睜,死不瞑目。竟是以死明誌了。

皇家秘聞本就引人矚目,更何況還牽涉到先帝奪位之爭。在又摻和進一條人命後,此事一下子就在坊間傳開了,甚至有不少人覺得,先帝恐怕是當真得位不正。

成宗皇帝高壽,先帝在位不過五年,卻是驕奢淫逸,奢靡無度,幾乎掏空了國庫。是以先帝的名聲並不好。

在老太監以死鳴冤之後,大部分人都信了那敲登聞鼓的老太監的說辭。

先太子曾經的事跡又被翻了出來,不少讀書人撰寫詩詞文章頌其英武功德,甚至還有激進人士聯名寫了狀書,遞到了京兆府、刑部,甚至大理寺,要求一個真相,讓先太子安息。

而與之相對的,則是先帝李乾的名聲跌到了穀底。諷刺他的詩詞文章多不勝數,甚至還有人暗指今上登基與先帝肖似,莫不是上梁不正下梁歪,都是得位不正。

更有人提出了得位不正的佐證——天罰。

百年不遇的大雪,便是上天降下的懲罰。

“是韓蟬在背後推波助瀾,那老太監也是他安排的吧?”葉雲亭摩挲著信紙。時機挑選的剛剛好好,事態又發展的如此之迅速,說沒有人在背後推波助瀾,他是不信的。

而為趙家平反是韓蟬主導,他為趙家平反是障眼法,實則不過是借著趙家的冤案,牽扯出先太子之死。

“除了他也沒彆人了。”李鳳歧神色不明,屈指在案上輕敲:“隻不過李蹤倒也沒蠢到底,焦作說他暗中探查時,發現還有另一撥人也在查先太子的事,其中還牽涉到韓蟬的身份。”

他懷疑那一波人是李蹤的人手。

如今坊間關於先帝得位不正的傳言甚多,李蹤一開始還想殺人封口,但大理寺抓了一批人之後,不僅沒能成功震懾百姓,反而激起了更大的怒氣。甚至有大無畏之士效仿那老太監在宮門前自戕,死前悲呼“惡人竊國,忠良赴死”,引起更為廣泛甚遠的民怨。就連各州府的起義軍也開始打著“匡正帝位”的名號,要為先太子伸冤。

李蹤這才不得不消停下來。

隻是如此也不能平息事態,焦作在信中提到,如今朝堂上也隱約有提議,不若徹查先太子一事,讓“真相”大白,平息民怨。

說是這麼說,一旦當真開始查,這個真相能不能如李蹤的意,就無法控製了。

李蹤開始暗中調查韓蟬的身份,說明他已經意識到自己入了套。隻是如今勢不由人,恐怕他反應的還是太遲了一些。

葉雲亭在腦中將如今的局勢梳理一遍,斟酌著道:“我們要暗中推一把嗎?”

“暫時先按兵不動。”李鳳歧道:“焦作去了這些時日,卻沒找到什麼實質性的線索,一則說明當年的事藏得極深,沒留下尾巴;二則意味著,與當年之事有關的人或者物,都被人先一步捏在了手中。”

而據他推斷,後一種的可能性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