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城附近能抓的人都被抓光了,一年過去,就算當時沒被抓走的,也都跑了。
楊雲海的父親楊無人能得這麼個外號就在於當年他抓丁時是能一氣跑出八十裡,把鄰鎮、鄰城的人都給抓來充當自己的“丁”,而且隻要是不小心出現在野外,沒有在城裡的人都會被算做野人抓走,而且男的當兵,女人和小孩子賣掉,老人殺光。
致使遼城方圓百裡內,無城無鎮。
楊雲海是不太清楚自己父親當年是怎麼做的,但他知道雖然有幾個小城消失了,不過在每年上交賦稅時,他都要把這幾個城的稅給交上去。小城鎮依附大城交稅交貢是慣例,所以直到如今,可能樂城的大王也不知道在他的臣民中已經沒有那幾個城了。
回到現在,他開始發愁一件事,就是抓不到足夠的丁口了。去年抓來的人還沒有怎麼用就損失了近一萬人,雖然他重新把遼城的兵馬都給拿了回來也算不無小補,可那些損失的人還是讓他非常痛心的。
“隻能買了。”楊雲海歎氣。他開始召來許多商人,言明要年輕的奴隸,而且隻要男奴,隻要比門前的栓馬樁高就可以,但不能掉牙,生白發,如果送來的奴隸中有生了白發的,就不要怪他不客氣了。
商人們走了以後,他又去見了公主。
“太守說的是。”薑姬點頭,“遼城發生如此大事,連我身邊的侍人都損傷過半,再讓您交什麼賦稅就太過分了!難道不該把錢賠給受損失的百姓們嗎?”
“公主仁慈。”楊雲海笑道。
薑姬道:“隻是我不會寫字,請太守代我執筆吧。”
楊雲海來找她想讓她出麵對樂城的大王說,遼城今年就不交稅了,因為遼城損失慘重。
薑姬當然很痛快的就答應了,不但答應得爽快,在楊雲海代寫書信時還特彆義憤,罵了一通燕人,又罵了一通不體恤百姓的樂城貴族,點名道姓說馮、龔、蔣三家狼子野心,最會欺壓小城小鎮,還讓他們對遼城好一些,不然她回去就告狀!
楊雲海邊聽邊寫在錦帛上,他讓公主替他拒絕交稅也是想玩心眼,本以為這個被扔到這裡來的公主不會太痛快答應,沒想到她不但答應了,還在信裡把樂城數得著的姓氏都給罵了一通。
……公主,到底是因為什麼才被趕到遼城的?
楊雲海打定主意這次讓人去樂城要好好打聽一番。
解決完這件大事,他就開始練兵了。
兵營被重新修建起來,遼城城郊處每一天都能看到熱火朝天的士兵們,他們五人一行,十人一列,穿著皮甲或藤甲的士兵在前,身後跟著的總是那些連東西南北都分不清的人。
一聲鼓,止;二聲鼓,起;三聲鼓,奔。一聲金,止;二聲金,收;三聲金,奔。一遍又一遍,晝夜不停。每一天,都有人因不遵軍兵而被砍頭掛在軍營的牆上,當楊雲海站在將台看到眼前的隊伍越來越像樣子,不禁含笑點頭。
“報!”
一個身背紅旗的士兵跑向將台,站在左側單膝跪下,解刀解劍,喊道:“啟稟大將軍!有敵來犯!!”
“何人來犯?”楊雲海愣了一下,忙問。
“來人沒有掛旗!不知是何人!”
“有多少兵馬?”
“一隊二百有餘,距遼城三十裡,其他……尚未探得!”說完,令兵就把頭磕在地上,“求大將軍饒命!”
楊雲海,“暫且記下你的狗頭!去吧!”
令兵冒出一身冷汗,趕緊退下了。不是他不想探,而是人手不足,他們那一隊也就十個探馬,能及時發現有人朝著遼城來已經是運氣了,但隻知道有多少人,卻不知這些人都是從哪裡來的,對遼城是否有惡意……如果太將軍想殺雞儆猴……
這人打了個寒戰,他們現在管大將軍,也悄悄叫他“楊無人”。那個楊無人是砍外邊人的腦袋,這個楊無人,是砍自家人的腦袋。
白貫來了,但他並不想犧牲自己的人,所以他給他的人說的是“搗個亂就走”。
帶人過去的人是個小伯長,不樂意了:“我就白跑一趟嗎?”
“幾百人,你還想跟人家成千上萬的人打架嗎?”白貫覺得為這個事出動上千的人太浪費了,就讓一隊人去,多帶兵奴,好歹也湊了六百多人。“到時人家來了把你們一圍,射箭都能把你們都射死。”
小伯長想想同意了,不過還是說:“那我要是搶了東西……”
“半成歸你,剩下的要拿去給太後看看。”他叮囑道,“多殺人,割了頭帶回來。”
伯長一路行來,碰上的野人、行商都被他給殺了充人頭了,搖搖擺擺來到遼城附近,正想放出探馬,就撞上了遼城的探馬。
他身邊的人說:“殺嗎?”
伯長猶豫了一下,“殺吧。”
這些人就把楊雲海撒到外麵的這一隊探馬全砍了。但數來數去就殺了九個,伯長扼腕:“看來是跑了一個!”
他一尋思,既然有可能被發現了,他也跑吧,於是帶著人後退了,還讓人傳話另外兩隊人也都後退,不要再前進了。
等楊雲海再讓人來探,就找不到蹤跡了。
然後過了數日,在楊雲海沒有提防的情況下,伯長帶著兵馬摸到了兵營附近,正好撞上一隊正在練習的士兵,百人上下,此人大喜!一看這些就是生兵!隻有二成的老兵!立刻帶著人如旋風般襲擊過去,衝散人群後,趕著大半生丁跑完全砍了。
楊雲海得知消息後帶著人追上去,在兩天後追上了,兩邊一邊是且戰且退,楊雲海沒占到什麼便宜,但也沒吃多少虧,沒能生擒伯長,隻殺了幾十個來不及跑的嘍囉,最後還是讓人跑了。
伯長隻花了幾十個兵奴的代價就砍了一堆腦袋回來,自然十分風光。白貫大喜,勉勵他再接再曆。
此伯長姓姚,見此隻得帶人再去。另有一伯長姓圖,看他這功勞來得輕鬆,也自請要去,白貫縱不舍得,也不好攔住底下人發財,隻好放他們去。
於是這二人再襲遼城,被守株待兔的楊雲海撞個正著,兩邊再戰,各有死傷。
這二人回到燕地,各自不服氣,再去請戰,白貫無奈,覺得兩人在一塊反倒會打架,乾脆一人去一次,就算要報仇,也一個一個來。
接下來,姚伯長勝後,圖伯長敗,姚伯長再勝,圖伯長就甘為下首,姚帶圖去了一趟,又勝了一次,兩人就握手言和了。
數戰下來,遼城已經又過了兩年。
楊雲海已經要支撐不下去了。如果不是在這兩年間,公主用各種辦法支持他,替他給商人擔保,甚至還讓薑武偷偷從浦合運鹽土來給他換糧、換人。他可能早就備上禮物去找燕人求情了。
但正因為公主的支持,讓他沒有台階下!試想,連弱質女流的公主都替遼城奔走,他這個大將軍難道能先低頭嗎?
望著窗外的楊樹又一次抽出了綠芽,他不禁思考,遼城的下一步該怎麼走呢?
薑武坐在滄海樓裡,他已經看起來像個成年人了。
薑姬在去年托馬商送信給他後,他很快就趕到了遼城。
但那次見麵,她發現薑武變了。
他不再像一個少年,青澀的讓人一望既知。
他長大了。可能時間和距離都促成了他的改變和成長,他現在變得讓她都覺得陌生了。
他在浦合過得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