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 庸才(1 / 2)

薑姬 多木木多 7775 字 9個月前

趙薈當日等到天都黑了也沒見宮中有人出來,不等宮門前的人驅趕, 他自己就走了。回到家中後, 他叫來從人,詢問趙理三人:“他們現在如何了?”

趙理三人到樂城後沒有來見趙薈, 這也是趙薈的意思。固然大王對八姓極為推崇, 但看大王提拔的八姓就可以看出, 大王隻愛那些早年落魄的八姓人。所以他指示趙理三人扮成趙家旁係,在朝午王時與嫡脈分家了, 此時才出山前來投奔。

這樣一來,大王對趙理三人的心結會少一點,也會更有可能重用他們。

趙薈問起, 從人答道:“公子與兩個小公子正在考試。”

趙薈點頭:“有失必有得,他們現在這樣一路考上去,倒比我這種的更可靠。”

如今外城的人想上殿麵君已經不像以前那麼容易了, 以前是投一部書,隻要言之有物,就會被宣上殿,能在大王麵前出頭。現在卻必須要經過重重考試才能上殿。

考的東西也簡單, 就是新魯字與新數學, 還要說一說大王在二環的“德政”。

這明擺著是要大家唱讚歌的。

因為大王的吃相太難看,世家對這個所謂的“考試”是不屑一顧,當然更不會去參加。而二環的讀書人卻是“必須”參加的,少考一場都不行,考前各種“複習資料”都會下發到每個人手中, 白送!考前還有各種輔導班上,搞得更像唱大戲而非為國選才。

不過再怎麼像兒戲,貧家子還是踴躍得很。他們跟世家不同,他們想出頭,隻能抓住每一個機會,哪怕大王的這個考試辦得很兒戲,很不像樣,既不考詩書,也不考琴棋,更不問師承家傳。

也有人感歎這樣選出來的人才能用嗎?隻憑背那幾章亂七八糟的《說文解字》,會用那所謂的《數學》演算加減倍數,這就行了?這選出來的是人才還是小吏?大王治國,隻用小吏就行了嗎?

趙理等三人就在跟《說文解字》纏綿,趙薈遣下人扮成走街穿巷的小販敲門時,三人真是大鬆一口氣,爭先恐後的去開門。

他們三人沒有以八姓趙氏之名進城,而是扮成久居鄉下的窮讀書人,這樣一來,就不適合帶著家人住個大房子了。但三個人一起住,吃喝都可以從外麵買回來,家裡打掃的事就一下子成了□□煩,三人都不會洗衣,不會做家務,第一次點燈險些燒了桌子和床榻後,三人商量過後,還是假裝“買”了一個從人,充做管家。

因為隻有一個人,平時也需要他們三人幫忙乾活。現在從人正在灶上做飯,三人中就分出一人跑去開門,讓人進來後,發現正是家中長輩派來看望他們的,三人都鬆了一口氣。

趙理就把此人讓到屋內,送上茶水。

那人問:“二公子,老爺擔心你們呢。平時生活可有什麼難處嗎?”

趙理苦笑,拍拍桌上快被翻爛的紙牘說,“我從未想過,讀書竟是這麼苦的一件事!”

他自從開蒙後,就不以讀書為苦,深受師長誇讚。但這一次他是真覺得讀書讀得腦袋疼。

不止他,兩個侄子也是一般無二,他還聽到兩人偷偷抱怨“大王不喜讀書,就叫他好好讀啊,他不肯讀書就折騰出這新魯字來難為全天下的人!好沒道理!”

不過在他麵前,這兩人倒是不敢說大王一個字的壞話。

趙理來之前怕這兩個侄子不聽管教,所以一直都很嚴厲,現在兩個侄子就總是躲開他講悄悄話。

可他心中也有很多不安,平時不敢在兩個小輩麵前露出來,對著自己父親的人,就敢直言了。

“父親有沒有說,我們要怎麼見到大王?”趙理問。

此人道:“難道二公子竟然認輸了?”

趙理道,“不是我認輸,而是這樣下去……連什麼時候才能登殿麵君都不知道了。”

他們現在就被這新魯字給難為住了。

這所謂的新魯字,不止有字,還有詞,還有許多釋意,可這些字大半全都是瞎編亂造的!聽說還都是鄉野之人寫在他們的文章裡,大王就鄭重其事的選其為新字,這也太不像話了!

除此之外的新魯字還有拿紀字大改特改的!這些紀字都是上古真神送給人間使用的!每一個字都有著上古真神的意識!怎麼可以如此不尊重呢?

趙理第一次看到時都氣得頭暈,他想不通!這種大逆不道的字冒出來,怎麼魯國的公卿都不管呢?

那人解釋道:“當時我也沒來,不過聽人說,一開始這些字隻在樂城城外的流民村裡用用,而且用這字的全是流民村的小孩子,所以才沒人去管。”

趙理還是不解:“就算是流民村的小孩子用,也不能讓他們用啊。就該在一開始把這些字給燒了!砸了!”

那人笑道:“二公子,你在街邊看到一個乞丐拿根樹枝在地上亂畫,你會從車裡跑出去把乞丐手裡的樹枝打掉嗎?”

趙理愣了。

那人道:“你不會,因為你根本不會注意路邊的乞丐在地上是寫字還是亂畫。這樂城的世家也是這樣啊,他們怎麼會把流民區的小孩子在學什麼放在心上呢?”他頓了一下,“等發現時,這種新魯字又被冠以大王的名號,世家自然就有些不好下手了。”

趙理:“那……他們為何不規勸大王?”

那人道:“因為大王沒有用新魯字。一切都是傳說。大王到現在還沒有一篇文章流出,在大王身邊的人寫的文章,用的全是紀字。就連投書用新魯字大王才會看也都是傳言,不過是那些貧家之子,以為這樣會更容易獲得大王青眼才推崇這個新魯字。”

趙理:“……然後呢?”

那人道,“然後,似乎就漸漸流傳開了。”

那人走後,趙理端坐不語。他的兩個侄子還在桌前默字,除了新魯字讓他們不太習慣之外,新的紙牘和毛筆倒是用得很順利。

兩個侄子見趙理好像在發呆,又像是在思考,都不敢去打擾他。

練到半夜,兩個侄子告退回去睡覺。趙理卻鋪紙研磨,等到天亮,兩個侄子前來問安,就看到趙理在榻上合衣而睡,案幾上卻擺著一篇寫好的文章。

兩人悄悄把文章拿到外麵就著陽光看,看完兩人都是一臉驚訝。

這……是一篇在他們看來“很不要臉”的誇獎大王的文章。

他們可是知道趙理有多恨那新魯字,可在這篇文章裡,他卻稱這新魯字是一件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創舉,稱大王隻此一功就可名垂青史。

兩人又驚又怒,候到趙理起來,不等他洗漱就拿著文章去逼問,非要他說出個理由來。

趙理說:“理由?理由就是……大王走這一步之前,已經算了上百步。他把一件本來應該會招千夫所指的事,就這麼不費吹灰之力的辦下來了。世家目下無塵,卻忘了,他們眼中看不見是人,是比他們多上百倍、千倍的人!”

兩個侄子不妨他竟然發起了怒,都被他嚇住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