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槐天永年三年。
天下一分為三。
東為紫槐國, 意為紫氣東來, 槐樹則是東槐國的國樹。
東槐國以西方向的是駱迦國, 與之隔了一條寬約三丈的天然險河。
北方則是民風彪悍的馬上民族呼烈格爾一統大草原, 外族人稱之為呼烈格爾汗國。
在這三大國的邊緣夾縫中間,尚且有不少彈丸之地的小國小部落依附三大國而生,雖說每年都要繳納不菲貢品,在這三足鼎立的局勢之下,倒也還算安穩。
地處濕熱偏遠南方的小山區裡, 這座名為大陽山的大山養著三個村約莫三千來戶百姓,分彆是祖輩皆居於此的大陽村,和後來搬遷而來的小陽村、小譚村。
這裡的百姓們靠山吃山, 自給自足, 甚少與外界溝通,山腳下的村民們吃糠咽菜每日兩頓食個半飽, 民風淳樸。
大陽村居於兩村中間, 人口是三個村裡最多的,而聞姓正是大陽村的大姓。
大陽村村長,聞姓族長家裡的大兒媳老蚌生珠, 竟是半老徐娘的年紀, 懷了身子。
懷了便懷了, 聞家雖說不富裕, 但在大陽村也是數一數二的, 也不缺兒媳肚裡那塊肉一碗吃的, 便難得咬牙請了山裡的赤腳醫生給開了幾幅安胎藥, 便這麼順利地度過了孕期,此時正是十月瓜熟蒂落了。
產房裡,已經當上婆婆,兒媳都懷上了的聞蔣氏,滿頭大汗地躺在床上,一旁的老產婆利索地在邊上幫著按壓,時不時吩咐聞二家的幫忙,
嘴裡還絮絮叨叨地邊給她鼓勁:“我說蔣氏,孩子頭都快出來了,再加把勁,等這孩子出來可就享福了。”
這話說得不無道理,蔣氏當年豆蔻嫁給了聞家大兒子,這在大陽山下的方圓之地聞家都是難得的好親事。
蔣氏嫁來了便接二連三地產下大兒子二兒子三兒子,將兩個妯娌甩到身後去,可謂是聞家的大功臣。
山裡人講究個多子多福,這麼大把年級懷了身子,害臊歸害臊,但蔣氏終究還是喜悅多的。
她彪悍野蠻的婆婆也難得對她露了笑臉,直接放話了,這胎甭管生男生女,東邊那塊能種水稻的田日後就給大房管理。
這可是一塊好田,就在河邊上,土地肥沃濕度正好,甭管是豔陽天還是什麼,澆水施肥都方便,往日裡這塊地的稻穀那都是長得最好的。
蔣氏雖說是長媳,但公婆尚且壯年,一時半會也輪不到她掌家,有了婆婆這麼句話,來日收了糧食,弄到山下的鎮上去賣,也能攢一點私房錢。
“頭出來了,出來了,再用點勁兒,聞二家的,給你大嫂再喂口糖水喝。”
一旁上上下下跟著端湯送水的正是聞家二房媳婦,張氏,是個內向性子,素來老實沒心眼子的,聽了產婆的話手腳利索地上前給她大嫂喂口溫熱的糖水喝。
“啊......呼!”
約莫過了兩個多時辰,在蔣氏一聲嚎叫之下紅通通的小不點出生了,小小的嬰孩眼睛緊閉,嘴裡哼哼唧唧的,待產婆拍了拍屁股,方才發出震天的哭聲。
產婆給嬰兒擦洗了身子,包裹著一塊事先準備好的細棉布,抱著孩子放在一邊的榻上。
這時,守在外邊的聞家眾人已經坐不住了,聞老太婆第一個衝上來,她四五十歲的年紀也算高齡,腿腳卻很利索,精神氣十足。
“我的乖孫兒在哪兒了,王婆子,我媳婦生的是男娃還是女娃?”
王老太婆上前來,將王婆子推開,一眼就看見榻上包裹得嚴嚴實實的孩子,心裡可樂壞了。
甭管家裡有幾個孩子,但是到底多年未有新生命了,三代的媳婦除了孫長媳的肚子裡剛揣上,旁的都還沒影,她大兒媳這胎生的可是時候了。
“哎喲,祖母的乖孫兒,瞧這小臉蛋多俊!”
“可不是,大娘子生的是女郎,有兒有女多福氣喲!”
那頭王婆子順嘴多說了幾句好聽的,以期多得點報酬,大陽村的慣例,接生孩子一律都是給十個雞蛋並兩文銅板,沒錢的便給點白麵算是抵了。
這話一出,聞老太婆果真高興了,她粗糙的大手掀開嬰兒的棉布看了看,一張老臉喜得褶子都出來了。
老太婆這麼多年就沒抱過小娘子,她自己倒是生了個女郎,可惜老早嫁出去,也當了婆婆了,孫輩的全是淘氣結實的郎君,還不如嬌軟的小娘子討她歡心。
“老二家的,去,準備一籃子雞蛋,多放兩個,拿過來謝過王婆子。”
張氏乖順地去了廚房收拾雞蛋,聞老婆子在身上摸摸索索,掏出了兩塊銅板,又扯了一旁的紅繩子串了串,遞給王婆子,滿心滿眼都是高興。
“去吧,待我乖孫兒周歲再來吃酒。”
此言一出,王婆子便驚訝了,他們這雖說餓不死,但家家戶戶繳了賦稅也沒多少餘糧,因而孩子出生之後,這裡沒有滿月酒的習俗,周歲後可辦可不辦,一年到頭沒見過幾家辦過酒席的。
聞氏大家不愧是村裡大姓,還是族長家哩,這老婆子也真舍得,王婆子心裡暗自嘀咕,麵上高高興興地應了下來,又瞧了眼婦人懷裡的嬰兒,滿足地提過那十來個雞蛋滿載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