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長似乎早有預料到聞子吟會過來, 半點也不意外。
“你來了。”他笑眯眯道。
“學生見過黎院長。”站在院子裡的鵝卵石地的小女童,麵容精致漂亮, 彬彬有禮, 一張小臉嚴肅正經地對自己行禮,讓黎院長頗感興趣。
“你先生可有過來?”
“未曾。”黎院長聽到這話也不意外,華先生是個什麼樣的人,他比誰都清楚。
“還未恭喜你摘得小三元, 可願轉入我門下?”
聞子吟搖搖頭, “黎院長說笑, 華先生和霍先生乃我啟蒙恩師,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他聞言眼裡全是滿意地笑意, 嘴上卻哼道:“華俚這個先生可以一點都不靠譜,若你來我門下, 不僅為師親自教你, 還有眾多師兄指導。”
女童堅持:“先生很好。”
黎院長卻撫著胡須哈哈大笑,他欣慰道:“你這孩子, 尊師重道, 不錯。”
“隨我來吧, 你的華先生可是交代了你來取一件東西?”
————
鄉試在八月,又稱秋闈, 聞子吟所在的這個地兒的省城叫戊平,而每三年一次的鄉試的舉辦地點就在這裡。
按現代話通俗一點講, 鄉試大約是全省統考的高考, 全省所有一二等以上的秀才均可以來參加, 隻要中了榜,便可以獲得舉人功名。
時間過得不緊不慢,聞子吟在府學待了兩年半,才等來鄉試,幾個先生的意思也是讓她先沉澱下,過了童生試便不著急。
戊平距離農山縣的府城約莫百裡,路途遙遠,為了到那有落腳地方可住,聞子吟是提前去的。
同行的還有府學裡麵的幾位師兄,他們也是過了童生試,準備在這一次的鄉試中下場試試,但他們並不像聞子吟一樣,接連地考,有的師兄中途沉澱了一屆鄉試方才有把握下場。
考過秀才後,才算是真正取得了科舉的入場券。
戊平的貢院建立在城東南,聞子吟和同行的師兄是八月初一到的,緊趕慢趕,到時凡是靠近城東的,靠近貢院的,客棧酒樓皆是滿座,後來幾人商量了下,一塊湊錢租了個小院住下。
初六考官們入闈,舉行入簾上馬宴,待到初八才是學子們進場入考棚的時間,鄉試要考三場,一場三天,還得提前一天接受檢查,負責檢查的官兵們從頭檢查到位,十分嚴格,比起童生試來說是大巫見小巫了。
因為在本朝舉人便是含金量較高的士大夫階層的起點了,有資格在吏部登記,幸運的話能當個候補官員,霍老先生便是舉人出身,然而吏部官員是怎麼選官的?
一疊的候補舉人等著朝廷派官,這時候除了人脈外,主要就要看臉了,長相越好越具優勢!
因此當年長相平凡的霍老先生會試屢落第,又等不到官做,便收拾收拾回鄉下教書了。
聞子吟彆的什麼都沒帶,就帶了個小鐵鍋和乾糧以及換過包裝的——泡麵!
她之前在現代世界,隨手丟進空間的泡麵,在科舉考試這種一連在裡頭吃喝拉撒全部自己管的地方,實在是方便極了。
既不考驗廚藝,也簡單省時間省事,燙過幾分鐘便可以吃了,再配上乾餅子和肉乾,彆說三天,七天也能堅持。
帶來的東西和人都經過檢查後,沒有問題才連人一塊放入貢院考棚,待人進去,便從外邊鎖上了,不允許進出。
鄉試的正副兩個主考官皆是朝廷派下來的翰林、內閣學士,再由當地的官員作為輔助,組成臨時的秋闈考官陣容。
在來之前,華先生霍先生以及府學的老師院長皆有提過,秋闈的考試內容,無外乎就是考《四書》、《五經》、策問、八股文。
果不其然,初九首場,卷子一發放下來,聞子吟粗粗一看,卷題要求以《大學》一文、《中庸》一文,五言八韻詩一首,且每道題都得寫兩百字以上,另加每首三百字以上的經義四首。
初考便是考得秀才們的文采水平和記憶力,這是最基礎的,然而最基礎的對聞子吟來說最是沒有難度,她過目不忘,這些要三天寫完的東西,不過花了小半天便完成了兩份。
中午有一個時辰休息吃飯時間,可做飯可吃飯,格子間裡有一盆炭火,既可供取暖,也可煮東西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