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會舉行到一半的時候,便是論功行賞了。
“奉天承運皇帝製曰,永年十五年(五月十二日)戊寅,北境邊關曆年紛爭不斷,朕茲命長公主為主帥,狀元聞子吟為軍師,副帥趙啟,統領......,永年十六年十月八日,大捷大軍班師回朝,朕甚嘉之,翰林院修撰聞子吟,此次出謀劃策,為之立下汗馬功勞,於國之社稷有功,乃朕肱股之臣,其特封吏部右侍郎,加封太子少師,賞莊園一座,金銀若乾。 ”
長公主已經是鎮國大將軍了,封無可封,況且她是皇帝的親姐姐,隻象征性地賞了些金銀珠寶的外物,而最大頭的好處便落在了聞子吟身上,確切的說應該是聞子吟和她兄長聞穀生。
聞穀生因其出色的軍事能力,被趙嘉啟看中,接連提拔,在幾次邊關大捷的戰役中都立下了汗馬功勞,都說武將隻要是有仗可打,曆來是一步登天,晉升最快的,聞穀生便是如此。
來京城尋妹妹的時候,聞穀生一身粗布舊衣,站在人群中瞭望他光芒萬丈的狀元妹妹,而如今他從一窮二白的一介布衣百姓,一步登天,被封為了從三品懷化將軍。
不僅如此,還領了京城巡防指揮使之職,主管皇城內外的治安,這也算是皇上提拔自己的人,京城巡防指揮曆來是皇帝心腹所擔任,雖然職位不高,比加封的懷化將軍這個頭銜還要低得多。
但這個是真正有實權的,曆來京官中的武將,除了幾個有兵權的將軍,隻有皇宮大內侍衛統領和巡防指揮使的權利最大。
作為皇帝安全的兩張籌碼,非心腹不可任,這個職位曆來是晉升最快的,隻要成為皇帝的紅人,日後前途可期,因而聞穀生這真正是一步登天了。
但聞穀生心裡明白得很,雖說他是一介粗人,見識也不多,然而他心裡清楚,如果不是因為他妹妹寶兒,皇上是不可能這麼信任他提拔他的。
如聞穀生所想,皇帝陛下確實是這麼想的,這一次能一次解決了呼烈格爾出乎他的意料,原本在他們出征之時,陛下心裡是沒有底的,左右邊境情況曆來都不好,他也不願意這麼拖著,聞子吟的獻計正是時候,砸到了皇帝的心中。
單單是這一次的勝利就足以為東槐帶來百年安穩了,更彆提也許幾十年後百年後,東槐就能不費一兵一卒多了一片國土。
思及此,皇帝陛下就覺得給聞子吟的賞賜不夠多,一個太子少師的頭銜和右侍郎並不足以抵消她的功勞,但聞子吟尚且年幼,且剛剛入朝為官不過一年,為了平衡朝堂,皇帝陛下也不好賞賜太過。
因而乾脆將目光移向同樣立了功的聞穀生,這聞穀生不過剛剛二十出頭,且生得人高馬大,打仗是一把好手,從這方麵來說皇帝確實欣賞他,想提拔優秀的小將。
另一方麵他又是聞子吟的嫡親哥哥,出於補償和信任聞子吟的心理,皇帝陛下給的賞賜就很豐厚了。
其他人像趙嘉啟等等武將也一一都有豐厚的賞賜,看紅了在場朝廷文官的眼,心理暗戳戳地羨慕這群隻會打打殺殺的粗人。
然雖是這麼說,他們心裡也都明白這一次的邊境勝利意味著什麼,這對中原來說是一次跨越性的勝利,足以載入史冊。
慶功宴後一日,皇帝在文武百官的見證下,召見了呼烈格爾使者,並達成了多項的歸附協議,呼烈格爾自願成為東槐的附屬國,並年年上貢。
而中原東槐國則負責教他們一些中原的紡織農業等技術,兩國從此合為一國,開啟了東槐盛世的新篇章,史官揮筆忠實地記錄下了這一幕。
——————
聞子吟和聞穀生在去邊關之前,曾經托了人送信給家裡,跟他們說明了情況報了平安,如今都回了京城,自然是該接父母來京城侍奉了。
皇帝也很明理,這段時間他高興著呢,大手一揮就給他們批了半年假期回鄉,京城到大陽山約莫要一個半月,來回就得花三個月了,再加上若是接人,人一多行程自然慢了下來,因此給的假期比較充足。
皇帝放下筆,遞過去,狀似認真地打趣道 :“愛卿可彆忘了與朕的賭約,如若不然,天大的功勞也該受罰!”
皇帝說這話自然是嚇唬他的,如今他已經全然不把那個賭約放在心上了,對他來說,這次把呼烈格爾降服了,已經足以抵消所有,如今解決了一個心腹大患,他是看他這個小狀元哪兒哪兒都順眼。
朝堂上正三品以上的官員告假都需得皇帝禦筆親批,再本部門和吏部報備,如此才算請到假。
聞子吟拿著皇帝簽好的告假單,還未到吏部上任就先請了假。
時隔一年多,在家盼星星盼月亮的聞大郎和蔣氏以及聞家眾人,終於又見著了他們的寶兒和去尋妹妹一去不回的三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