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 章(1 / 2)

進入三月之後,春雨淅瀝瀝下了好幾場。

不下雨的日子,外麵的天氣也很明媚。

村後矮山坡上的野菜就一茬一茬的開始往外冒。

地裡的麥苗也長的綠油油的,大片大片的麥田從田壟上望過去,墨染一般的翠綠,看在村人的心裡啊,大家夥兒都樂開了花。

春天麥子長的好,六月裡收成就好。

收成好了,家裡就有糧食吃,就能填飽肚子,日子就能過好,也有個盼頭。

這樣的生活對於樸實的莊戶人家來說,就已經很好了。

這段時間,大溪村生產隊發生了兩件大事兒。

頭一件就是前頭公社領導說要下派到大溪村生產隊的知青們終於來了。

是薑大和老書記帶著村裡的乾部們開著村裡的拖拉機去縣裡拉來村裡的。

公社的社員領導視察了村裡給知青們建的新房,房子是新的,炕是新盤的,就連院子裡也有口老甜水井,知青們吃喝睡的問題都解決了,領導就很滿意,背著手笑聲朗朗在大家麵前誇了大溪村公社好幾回。

村裡在公社麵前有了麵子,連帶著對原本不待見的知青態度也好了不少。

這次來村裡的知青一共十五個,九個青年六個姑娘,都是朝氣蓬勃的年輕人,大都是十幾二十來歲的年輕人,穿著綠色的中山裝,背著綠色的挎包,男青年留著列寧頭,女生梳著麻花辮,神采飛揚地唱著歌兒,像是一縷清新的春風,吹到了大溪山這個小山村。

鄉村們對於知青們雖有好奇,卻也沒有那探究的心思。

大家夥兒都忙呢,男爺們兒繼續忙著漚肥,再把漚好的農肥從漚肥坑裡挖出來,用扁擔挑著運田裡去。

媳婦們兒的活兒也多了,除了要忙家務,還要去田裡拔草。

另外一件事就是一年開頭了,村裡又從公社要了十來頭小豬仔來,養在大隊的豬圈裡。

薑大是大隊長,大溪村的田地又多,四五百畝地,一畝一畝的漚肥,漚肥的時候,也要帶人去村口的河裡擔水,一擔一擔的挑到田裡,這年頭,大都靠人力乾活,村裡人都忙的團團轉,哪有心思去看那熱鬨。

大人們忙,孩子們卻有時間來看稀罕。

有熱鬨的地方就有老薑家的黑娃兒。

不過,這回黑娃兒是爭得了沈荷的同意來看新鮮的。

奶奶都同意了,黑娃兒就顛顛兒領著蛋娃兒幾個湊到知青點來,跟小夥伴們嘰嘰喳喳聊完天,心滿意足回家了。

今個兒是星期天,老薑家靜悄悄的。

陳秀英和吳鳳都不在家。

自從村裡從公社拉了一車小豬仔回來。

陳秀英就光榮上崗,和老支書家的大兒媳婦成了村裡的豬仔飼養員。

比起整天在地裡乾活掙工分,養豬這個活計著實輕鬆不少。

村裡就那十來頭豬,陳秀英跟支書家的大兒媳婦割割豬草,拌拌豬食兒,隻要把豬仔喂的飽飽的,肚子撐撐的,再把豬圈清掃一下,那工作就算完成啦。

一天還能拿十二個工分。

這個活兒賊拉好。

陳秀英跟支書家的兒媳婦得了這個好活兒,那是兢兢業業,勤勤懇懇,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背著個大背簍相約到後山割豬草去。

前頭還有人說酸話,眼看著陳秀英兩個見天兒一大早就背著滿滿一大背簍豬草下來,又把村裡的豬仔仔養的肥肥又壯壯,也都服氣了。

看看人家,天還沒亮呢,就起來上山割豬草,真是敬業啊。

彆的不說,咱們是真服氣!

於是,陳秀英就有事兒沒事兒往豬圈裡跑。

爹忙媽也忙,要不是有沈荷這個祖母和幾個伯伯嬸嬸仔,黑娃兒大丫倆簡直就成了沒人管的留守兒童了。

吳鳳呢,她也要去田裡鋤草。

許春秀肚子裡的娃都快八個月了,最近胎動頻繁,身子也不大舒坦,沈荷忙叫薑二帶著去衛生院看看,鎮上衛生院的大夫看了,說沒啥大事兒。

沈荷想了想,就讓許春秀彆乾活了,在家裡好好養胎。

婆婆體貼,許春秀感動不已,就道家裡重活乾不了,家裡輕一些的活兒還是能做的。

而且大夫也說啦,孕婦多走走對身子寶寶都是好的。

這個道理,沈荷自然懂得,就點頭應了。

這不,這會兒家裡養的雞早上剛喂過,這會兒又餓的咕咕叫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