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大幾個跟往常一樣,先把雞鴨窩拾掇乾淨了,澆了菜園子,家裡柴火啥的都齊全了,才哈頭哈腦顛顛兒去找老母親。
嘿嘿,家裡的活兒都乾完了,能跟娘說會兒話嘍。
這也是老太太給好大兒們下達的指令,家裡有活兒的時候就去乾活,彆有事沒事就往她老婆子跟前湊!
一天天的不嫌熱?
這幾個家夥兒還真不嫌。
老太太剛吃了早飯,在院子裡溜達了幾圈兒,渾身懶洋洋,這會兒正躺在梨花樹下乘涼呢。
前頭薑大哥幾個委托鄰村的老木匠,用家裡的好木材給老母親打了張躺椅,躺椅上還帶著個小枕頭,專門乘涼用的,可舒坦了。
老太太閉著眼兒在躺椅上小憩,邊上還放了張高腳凳,上頭放著茶壺跟茶碗,暖風帶著花香兒,口渴了就喝口小茶,小日子真是愜意無比。
薑大哥幾個湊過來,一邊兒跟老母親聊天兒,一邊兒給扇風,添水,殷勤得不行。
薑大碰了碰茶碗,覺得有些涼了,便道,“娘,茶涼了,兒給換換?”
沈荷慢悠悠睜開眼兒,“慢些點,彆燙了。”
薑大喜滋滋應了,溜溜兒去了灶房。
要不說呢,還是娘關心他呢。
薑二跟薑四也在邊上,說話逗笑,逗的老太太一個勁兒眯著眼兒笑。
薑大拎了茶壺過來,突然村裡的一個小乾部急匆匆過來了,一臉的汗,“大隊長,出事兒了,知青點的高知青昏過去了!”
老薑家一家人皆是一驚。
高知青啊,那可是個好小夥兒,咋就昏過去了?
薑大趕緊套了衣裳,帶著小乾部往外趕。
等到九點多回來,一家人問咋了,薑大歎了口氣,嗨,還不是家庭出身鬨的。
這個高知青出身大家族,父母都是京城來的知識分子,聽說爺爺還是開國後的科學家,後來被打倒,家裡老人下了牛棚,高知青就成了知青。
這年頭這樣的人家就是臭老九,在根正苗紅的貧下中農眼裡就是活該來改造的。
大溪村還算是民風淳樸,對於下鄉來的知青比較優待了,就這樣這些年也有幾個知青差點兒沒熬過去。
這個高知青呢,是個文弱的小夥子,白淨斯文就跟以前城裡的大戶人家少爺一樣,卻沒有一點兒少爺脾氣,該乾活乾活,該吃苦吃苦,從來不抱怨,克製有禮。
這樣的好小夥,大家夥兒看了都很欣賞。
現在大溪村也就剩下高知青了,他跟著生產隊一起下工掙工分,一個月能賺個十來塊錢,加上村裡照顧,一個月也能吃穿不愁。
誰能想到,這孩子居然把賺的錢兒全攢起來,寄到新疆改造的父母那裡去呢。
這孩子一天就吃一個野菜團子,這種團子幾乎全都是野菜做的,就吃一口又乾又硬,就是大溪村最窮的人家也不吃的,一天天的光吃這個咋行,更何況還得天天下地乾活。
高知青硬扛了一段時間,今個兒就倒下了。
老薑家一家人聽了心裡酸澀不已。
老太太年紀大了,最是聽不得這樣的消息,自古都是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碳難啊。
當下帶著兒媳婦們熬了一鍋玉米粥,攤了幾張白麵菜餅,另煮了七八個雞蛋,一塊兒用乾淨的棉布包了,讓薑大給高知青送去。
知青點靜悄悄的,高葉軒再次醒來的時候,已經是躺在炕上了,一睜眼還是那個高高的蓋著茅草的房梁,身下躺著的還是乾乾硬硬的乾稻草,邊上的窗台上放著個乾硬的野菜窩頭。
他苦笑了一下,想起來了,昨晚沒有東西吃,灌了一肚子水就睡下了,今早上上工沒撐過去,這是餓昏了。
高葉軒掙紮著坐起來,習慣性拿起窗台上的窩窩頭,正要往嘴裡送。
薑大就帶著乾糧闖了進來,一進來看見這小子又吃野菜窩頭,氣的吹胡子瞪眼,“臭小子,這是你個病人能吃的?都給老子扔了!
都給餓暈了還吃這?”
說著就把高葉軒手裡的菜團子奪走,一股腦兒把帶來的飯菜從竹籃裡拿出來,說是老母親特意給坐的,讓他全給吃光光。
高葉軒看著碗裡老太太親自給剝好,靜靜臥著的水煮蛋,不知道咋地,眼淚一下子就流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