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第 211 章(1 / 2)

至於林家究竟要捐多少銀兩, 不管怎麼說都是林家的私事, 就算墨珣娶了林家的兒子, 那也不代表他就具備了過問林家私事的權利。

墨珣查過年史, 也知道這樣的大災並非絕無僅有, 以往也有過先例, 隻是每一次的情況都有些不同,不可照搬硬套罷了。想來林家作為皇商也不是一兩年了, 應該也不至於還要墨珣操心的地步。

下了衙之後, 墨珣隨越國公一同回府,而今日墨珣的外祖父一家倒是沒有過來, 越國公在飯桌上說起話來顧慮也就沒那麼多的顧慮了。

越國公府用飯原先就是暢所欲言的, 後來隨著家裡人口日漸增多,有些話他說得也就少了。

倫沄嵐不管怎麼說都是墨珣的親爹,隻要他本分一些, 有些話讓他多聽一聽倒也沒什麼壞處。更何況墨珣現在也在京裡做了官,倫沄嵐身為孺人的架子也該端起來了,出了門總不好丟了墨珣的麵子。

而林醉,本身就生在官家,從小又在京裡長大,很多事應該比倫沄嵐還清楚些。不過,也因為他祖父在京裡做官, 越國公談及朝廷上的事的時候也得先想想能不能再這個時候說出來。

“皇上今天說是要讓各地先捐款捐物, 把這個難關渡過去再說。”

越國公還在回府的馬車上就已經在跟墨珣說這件事了。

“掌院學士從總理處回來的時候提到過, 皇上此次安排了四個王爺帶著物資到災區救災。”

“像王爺這樣, 做最後決策的人最好不要去太多,不然到時候意見出現分歧反倒難辦。”

每個人負責各自的地方,省得到時候還要互相扯皮。

“如果說覺得德音王年歲不夠,那周行王不是已經娶了正妃了嗎?”在很多人看來,娶了夫郎就意味著成人了,自然也能擔負起應負的責任。

“皇上應該有他自己的考量吧。”

今日退朝之後,宣和帝也並未讓越國公一同到總理處協商,所以當時具體說了些什麼,恐怕也就隻有在場的人知道了。禦史丞雖然回到禦史台之後有複述,但終歸是不可能逐字逐句一一傳達的。

“大概什麼時候會安排出發?”

“儘快吧。”

地方上的奏折當然如果雪花一樣一直朝著京裡飄,就越國公看來,宣和帝撥了這麼多錢,如果全用在了防洪工程上,恐怕也不會出現現在的狀況了。所以此次欽差到了地方上之後還要查每一筆錢的流向,如果出現有賬實不符的地方就要多加注意了。

等過了府上了飯桌,越國公同墨珣的對話也都還沒有停下。

兩人說著說著,墨珣這就提到了同越國公說起了“查賬”的事。“我這段時間在翰林院,也正巧翻閱了一下年史,此次皇上已經撥款了十九億,卻是有史以來最多的一次了。”

主要也是因為早前的農業與商業發展並沒有這麼快,再加上早期國家南征北戰,耗資也多,國家財政收入不足自然也就撥不出錢來了。

越國公聞言,點點頭,墨珣所言不假。“正是因為這兩次撥款數額巨大,卻沒能達到預期的結果,這才使人懷疑。”

就彆說宣和帝了,這就算換成是一個普通的百姓都會覺得難以置信吧?!

“人心不足蛇吞象。”

說到底也不過就是因為他們貪得無厭,但凡每人少貪一點也不至於會造成現在這樣的局麵。

然而事實上卻完全相反,大多數人都覺得——你貪我也貪,誰多貪一文,那我就要多一兩。

而且此次宣和帝派幾個王爺去,恐怕會斟酌再三,到時候每個王爺為了在宣和帝麵前顯示自己的能乾,恐怕拚死也會拉出兩頭“肥羊”來“祭天”了。

照墨珣來看,宣和帝在人員安排的部署上恐怕還會刻意避開各位王爺的同一派係。到時候真正鬨起來,那才叫一個好看呢。

宣和帝雖說脾氣不定,但作為皇帝倒還算是稱職。

“你們林家這次也要派人去吧?”越國公說著說著,這就轉而看向林醉,問起了林家的安排。

林醉隻用了一天就完全適應了越國公府在飯桌上的“規矩”。畢竟在越國公府裡,越國公就是“規矩”。而林醉如果還像在林家那樣在飯桌上安安靜靜,恐怕還會令這些長輩們不喜。

“是,應該會派幾個管事隨著四位王爺一同前往災區。”林醉剛才也聽到了越國公同墨珣的談話,知道這次會有四位王爺運送賑災的物資和銀錢到災區。那麼按照林家以往協助賑災的慣例,那就是要派管事的親自跟到災區去了。除了保證賑災所用糧食和銀兩的準確無誤送達,也是需要在災區宣揚一下林家。

越國公這就點了點頭,倒也不再往下細問了。畢竟在越國公看來,林醉雖然是林家人,但不管怎麼說,都隻是個哥兒,並不需要繼承家業,所以對於林家商業上的運作恐怕也並不清楚。

哥兒反正都是要嫁人的,林家不可能把偌大的家業都給他,而嫁了人之後林醉也不需要在外經商,學那些用處也不大。

“隨行人員不知道會怎麼安排。”墨意隨口說了一句,卻也不覺得這是個什麼大問題。反正是王爺帶頭,隨行也就是聽指揮罷了。

“這就看皇上是怎麼想的了。”越國公今天沒到總理處,自然也就不知道宣和帝是以怎樣的表情和語氣再跟三公以及翰林掌院說的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