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棄子(二合一)(2 / 2)

春妝 姚霽珊 7561 字 3個月前

待整理已畢,他便自袖中掏出一方青帕,輕輕揩著手指,麵上浮起一絲歎惋。

“棄子,亦為子。子去,棋猶在。”他最後說道,忽然背過身去,似是再不忍見此情此景,隻無力地揮了揮手。

九影應了個“是”,提著方容季,身影晃了兩晃,便消失在了連天雨幕之中。

…………………………

玉京城的秋天,在一場細雪中落了幕。

老天似是與人開了個玩笑,冷颼颼的殘秋過後,預想中的寒冬卻並未來臨。

雖是雨雪霏霏,晴光少見,然今年冬天卻比往年更暖一些,那些提前備下大批冬菜的主婦們直是叫苦不迭。

這天氣一暖,菜便凍不住了,眼瞧著便要爛壞,她們隻得一邊罵著“賊老天”,一邊勒逼著家裡的男人和孩子使勁兒地吃。

與突如其來的暖冬相比,京裡接連發生的幾件大事,才更叫人彈眼落睛,那一種熱鬨,委實是彆處沒有的。

而既有熱鬨可瞧,少不得大家夥兒便要聚在一起聊一聊、議一議。於是,那茶樓酒肆的生意竟是節節攀升,雖年關未至,那喧闐的氛圍、滿城躁動的架勢,卻也是不遑多讓了。

頭一樁熱鬨,便是國公府四爺與殷家大姑娘退婚。

說起來,退婚真不算什麼大事,滿京裡的貴人多了去,哪一年不鬨出幾樁退婚、悔婚這樣的事兒來?

隻是,通常說來,這種事情皆是兩家悄悄議定的,再沒見過像國公府這般,把個退婚鬨得滿城皆知,竟還打起了官司,一等爵爺定國公狀告晉城案首胡秀才欺詐,那狀子一遞上去,京裡便炸了。

官司在玉京府足審了半個月,過堂的有定國公、有胡秀才、還有這將軍、那大人的,陣仗堪稱豪華。

這種熱鬨事,玉京百姓最是中意。那聽審的百姓每天按時按點兒聚在外頭,賣瓜子花生烤紅薯的小販遊走其間,據說生意十分火爆。

最初,眾人都很同情那位殷大姑娘,更兼國公府語焉不詳,也不說明退婚的因由,眾人便覺著,定國公府仗勢欺人,殷姑娘著實可憐。

可後來便有人傳,那殷姑娘原是個天生的癡兒,瘋起來幾個男人都拉不住,且這病還會經由母胎傳給下一代。

這傳聞一出,玉京城的風向就拐了個彎兒,眾人皆道國公府厚道,手裡捏著這麼大個由頭,卻死不肯說,顯是顧著殷姑娘的名聲。

自然,也有些認死理的,隻說既有婚書並信物,就該踐諾,出爾反爾絕非君子所為。

不過,在大多數人看來,婚姻,乃是結兩姓之好,若其中一方生出悔意,也斷沒有硬拉著不許退婚的道理,大齊律裡也沒這一條。國公府退婚天經地義,不算大錯,畢竟殷家早有隱瞞之意,細較之,國公府還吃虧了呢。

於是,那蕭、殷兩家堂上辯論,堂下百姓亦分作兩派爭執不休,那一番唇槍舌箭,也不比訟師差多少了。

因婚約乃是家務事,玉京府衙自也斷不出個所以然來,最後仍舊是兩家相商,國公府退了婚,國公夫人將殷姑娘記在名下,算是多養個女兒,亦算兩全齊美。

至於胡秀才欺詐之案,國公府表示不願追究,玉京府也樂得息事寧人,此案才算終結。

滿城百姓看了一出豪門大戲,津津樂道了好幾日,很有一種“我雖非勳貴,但我對勳貴家的**一清二楚”的意味。

隻是,這個冬天的玉京城,注定熱鬨非凡,正所謂你方唱罷我登場,這廂餘波未了,那廂便又出了件大事。

相較於國公府退婚,這件大事更驚人,也更血腥。

原來,那東州四大商行之一的賀家,裡通外國,盜取大齊軍情傳遞給金國,並私自向金國販賣大齊禁售的米糧種子、鹽、油、鐵器等物。

這還不算,這賀家居然還走通了中極殿大學士、吏部尚書兼內閣首輔何元膺何閣老的門路,在西南一帶哄抬米價,又於清江修築堤壩時以次充,貪墨大筆河工銀兩,更有甚者,這何閣老竟在去年大比之時,私泄考題,令其得意門生高中榜首。

這一樁樁、一件件的案子,令得整個京城為之震動。

尤其是最後泄題之案,令得士林群情激憤,原本京中便聚集了大批明年參加會考的學子,如今這些人天天堵在督察院、大理寺等衙門,叫囂著科舉不公,要求重考。

京城百姓頗是領略了一番文人打架的風采。

可彆小看這一個個文弱書生,罵起人來不帶臟字,連罵幾個時辰都不會累的,打架更是一把好手,君子六藝可不是白學的,沒點兒體力,你拿什麼去應付三天連考?

大理寺與督察院一眾官員累得夠嗆,又要審案、又要檢點抄家之財物,還要應付這些打了雞血的書生,簡直恨不能生出八隻手十條腿來。

直到冬至之時,這宗建昭年間最大的案子,才算初審結束,各項罪名落實到人頭,各樣證據並口供以黃紙封存,交由陛下親自過目。

比之民間的看熱鬨,此案在朝堂上引發的震動,堪稱石破天驚。

何閣老在朝堂的分量,以及其家族並子弟在朝野中的影響,委實是舉重若輕、牽一發而動全身。

如今,他在建昭帝、東平郡王並兩衛的聯手之下,轟然倒台,而他背後那些盤根錯節的勢力,以及另幾股暗中的力量,亦受此波及,或多或少發生嬗變。

朝堂中的氣氛變得格外凝重,凝重到了甚至沒有人敢於去打破這種停滯。

隻有幾個何閣老的舊友,或是當年深受其恩惠的學生,上折替他求情。而更多的人,則以旁觀、退避或改換門庭的方式,表達著他們的立場與態度。

詔獄滿了。

一如建昭帝所預期的那樣。

到得彼時,方有人悚然驚覺,原來,早在那樣久之前,聖天子陛下便已然有所準備,否則,他老人家沒事兒乾嘛把詔獄空出來?

而經此一事,兩衛聲威大振,朝野中關於兩衛的微詞,竟也漸漸地消失了,也不知是這些臣子們怕了,還是打算在沉默中聚集更大的力量,予以反擊。網,網,大家記得收藏或牢記, .報錯章.求書找書.和書友聊書:,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