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第 21 章(2 / 2)

小冊子上的確是畫比字多,有些是簡筆畫,有些是複雜的結構圖,大部分都是各式各樣的鐘表,仔細找找似乎還有解釋天體曆法的。

簡筆畫他能看懂,其他就不是他這個年紀該看懂的了。

隆小禧翻著小冊子,從兩個哥哥的交談中大致弄明白了他們這是在忙活什麼。

有朝臣彈劾傳教士,說所有傳教士都不安好心,甚至上書說他們意圖謀反,要朝廷把傳教士還有大清地界兒的信徒全殺了,傳教的書燒了,住的房子推了。總之那不是什麼好東西,燒的乾乾淨淨才好。

但是吧,人家傳教士前朝的時候就住在京城,大清入關後也主動和皇室交好,說他們不安好心還能捕風捉影,說他們意圖謀反是不是太過分了?

康熙對那些傳教士挺感興趣,但是他隻是個沒掌權的皇帝,朝會上做決定的不是他,他對傳教士感興趣也擋不住其他人排斥。

那個叫楊光先的對曆法一竅不通,也不知道為什麼梗著脖子和傳教士過不去。前些年寫文章罵朝廷不該讓西洋人製定立法,最近搭上了鼇拜的關係,更是恨不得大清境內的傳教士全都死絕。

上書謊稱傳教士意圖謀反的是他,要把信徒全殺光的也是他。明明是個漢人,提起殺人比他們滿人還凶殘。

順治爺在世時任用傳教士按照西洋的法子為朝廷製定新的曆法,新朝新氣象,前朝的曆法已經不適用,要讓百姓都習慣大清製定的曆法才能讓他們打心底裡認同他們是清人。

康熙和福全受父親的影響,打小都對西洋的東西很有興趣。他們阿瑪讓湯若望、南懷仁那人傳教士來製定曆法是看他們有本事,那曆法在崇禎年間就編好了,隻是沒來得及正式版型天下就成了他們的。

汗阿瑪覺得那個版本太繁瑣,這才讓傳教士著手刪改精簡一番再說頒行天下,怎麼到那楊光先口中就成意圖謀反了?

他懂個屁的曆法!

前明的曆法已經不準確,不然前朝也不會著手編撰新的曆法,曆法是徐氏文定公徐光啟主持編的,又不全是傳教士的功勞。在他們家汗阿瑪把那曆法改為《西洋新法曆書》之前,那玩意兒叫《崇禎曆書》!

還寧可使中夏無好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他咋那麼有能耐呢?【1】

康熙覺得楊光先這人有問題,尤其在鼇拜主持大臣審議過他的上疏後給傳教士全部判了重罪之後,更覺得那人有貓膩。

湯若望判了淩遲處死、南懷仁被判流放,欽天監中和傳教士關係近的全部死刑。這哪是對曆法不滿,這是傳教士殺了他全家吧?沒有滅門之仇能恨成這樣?

他就想不明白了,曆法好用不就得了,管那麼多乾什麼。再說了,他楊光先那麼大年紀,能不知道編撰曆法的主要功臣是誰嗎?

徐光啟還有前朝欽天監的那些人要是知道他拿新曆來打壓傳教士,估計棺材板都壓不住,死了也得被氣活過來。

康熙和福全都不滿意審議的結果,但是鼇拜等輔政大臣和楊光先一樣都看傳教士不順眼,大概是他們汗阿瑪在世時和傳教士走的近,所以那些傳教士和漢臣一樣,在滿洲勳貴麵前都是被排擠打壓的對象。

吉祥物皇帝也是有脾氣的,傳教士的性命他保定了,還有那幾個倒黴催的欽天監官員,一個都不能死。

康熙氣的牙癢癢,暴脾氣的少年帝王拉上二哥開始翻資料為下一次的朝會做準備,他還就不信他能吵不過一個什麼都不懂的狗屁書生。

隆禧本來在角落裡翻看小冊子,順便聽兩耳朵哥哥們的話,聽著聽著他們家三哥就開始暴躁,把楊光先罵了個狗血淋頭還不解氣,看來是真的氣得不輕。

罵也隻能罵個無關緊要的小人物不能罵鼇拜,萬一清寧宮裡有鼇拜安插的眼線,傳到鼇拜耳朵裡他不好解釋。

這麼一想更氣了!

隆小禧喝完茶擦擦手,趴在桌子上煞有其事的跟著道,“這個楊光先,不行。”

有好東西還往外推,還是聚集了自己人心血的好東西,他是敵人派來的奸細吧?

康熙頓了一下,然後眼睛越來越亮,“對啊,可以從這個角度入手,二哥你繼續整理傳教士的功勞,我去問問那楊光先究竟是何方神聖。”

隆禧:???

他就是隨口一說。

小家夥張張嘴,還沒來得及開口,他三哥就風風火火的召來顧問行詢問楊光先的事情。顧問行顧總管,宮裡行走的答題器,隻有彆人想不到的題,沒有他回不上來的話。

兩個弟弟都去找顧問行聽故事,福全也懶得再扒拉那些陳年的舊折子,沒道理弟弟休息他乾活,他也不相乾。

於是乎,圍著顧問行聽故事的很快變成三個人。

顧問行對上三雙亮晶晶的眼睛,隻能挑著他知道的給主子爺講,“楊氏世代蒙受前朝恩蔭,楊光先成人後被封為新安所千戶,大小也是個官兒。”

當時正是新舊朝更迭的關鍵時候,有些事情不方便講,不過那楊光先身上的確有些事兒能說道說道。

那是在崇禎年間,給事中陳啟新奉命留守北京城門,楊光先楊大人不知道怎麼想的就跑去城樓質問說,身為朝廷大員卻不去前線殺敵反而留在京城,這不是貪生怕死是什麼?

一番大義凜然的指責,當場就把陳啟新給說愣了。

陳啟新沒想到有人這麼指著他的鼻子罵,大敵當前也沒空糾纏,就好脾氣的解釋說他去前線也是死,多死他一個人對戰事也沒好處,留在京城才是他的本分。

人家陳大人說的是大實話,他是給事中,是個言官,行軍打仗上陣殺敵本就不該是他的活兒,他安安分分留在後方不添亂已經是幫大忙了,去前線乾什麼?

說起上前線,他楊光先是千戶,正兒八經的軍中職位。他一個千戶還留在京城大後方,哪兒有臉罵言官不去前線?

陳啟新是個文人,說起話來也文縐縐的,結果他好聲好氣解釋了幾句,反而讓楊光先覺得他好欺負,當場就蹬鼻子上臉又是一頓臭罵。

從朝中文人僅憑三寸不爛之舌就官居高位,到大敵當前文官隻知道躲在後方享樂,再到陳啟新年輕時候乾過的各種陳芝麻爛穀子的事兒,彆管有關係沒關係,反正他是罵痛快了。

也就是這一通臭罵,楊大人名聲大噪,官位一路高升,前途一片光明。就是沒過幾年,崇禎皇帝就吊死在煤山的歪脖子樹上了。。

隆禧睜大了眼睛,聽的也是一愣一愣的,“那楊光先為什麼現在還在朝中為官?”

不問不知道,沒想到這楊大人還真是個“人才”。他知道現在有不少有才之人以前朝遺民自居,寧肯住在深山老林也不肯出仕為官。楊光先那麼愛國,怎麼沒以身殉國?

顧問行笑而不語,倒是康熙露出個陰惻惻的笑容,“這把柄不久自己找上來了嗎。”

嘴皮子上的忠君大義誰不會,那些忠臣不事二主、效仿伯夷叔齊寧肯餓死也不食周粟的大臣們各自回了老家,他們家汗阿瑪掌權後沒有過多的難為前朝舊臣,請不出來也沒有強求。

“楊大人和朝中不少官員交好,如今正在欽天監任職。”顧問行笑眯眯補了一句,好像忽然想起來的一樣。

作者有話要說:隆禧:我懂了,他以前愛大明,現在愛大清,反正都是愛國,愛哪個都是愛!

——————————

【1】“寧可使中夏無好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這話是清初曆法之爭時楊光先彈劾湯若望時說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