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學霸的幼兒園(1 / 2)

一間100多平的臨街鋪麵,左邊三分之一是櫃台,右邊三分之一處擺著兩張小桌和兩條長凳,臨街以外的三麵牆放著整齊的書櫃,櫃台外麵的書櫃裡是比較常見的普通書冊,可以自取。櫃台後的是相對較為貴重的精裝本和外國譯本,要想上手需找店員。

這就是記憶中的華夏書店。

3歲半的顧毓錚坐在小桌前上翻看著久違的畫冊,故地重遊啊,真是感慨萬千。

不過是睡了一覺,醒來就發現重生了。

華夏書店是她啟蒙的地方,從記事起,就常呆在這裡。

顧毓錚的母親耿霜泠在市裡一家國有企業的門市上班,帶著孩子上班總不是什麼方便的事,好在這時候的人情味還比較濃,耿霜泠就將其送到單位隔壁的華夏書店呆著。

家裡教的好,顧毓錚從來不跟著陌生人亂跑,損毀書冊的事她更是不會去乾,每天就埋首書堆,直到母親按著飯點來接她。

小人兒嘴巴甜,碰到夠不著的書會對著旁邊的叔叔阿姨求助,事後還必帶一句“謝謝”。小嗓兒軟糯糯的,誰也不忍心拒絕。

要說顧毓錚前世能成為學霸也不是沒有理由的,她從小對知識就有一種深切的渴望。自從被母親帶到這書店,她就如一條入了大海的魚,看不懂文字就看畫冊,慢慢的還能自己對著著畫冊猜測文字的意思。

如此聰明懂禮貌的孩子沒有人不喜歡,一來二去,書店的工作人員都習慣了這個小身影。許是好為人師也是人的通病,沒有客人的時候,這些混熟了的叔叔阿姨還喜歡拿本冊子教她識字,也正是因為這樣,她的學習基礎打得特彆牢。

再次置身於這個環境,曾經的記憶快速被喚起,書櫃中很多圖書在後來都成了難得一見的老古董,如今翻開,甚是懷念。

中午下班耿霜泠如往常一樣來接人,店員張阿姨叫住她聊了起來。

說的是顧毓錚上幼兒園的事。

“前段時間聽你說起過你家小錚要上幼兒園,是不是有什麼困難?”

“張姐,我們城關鎮算得上好的幼兒園隻有機關幼兒園,要說找找關係也能進,可那離我家實在是有些遠,至於其他的,你看我家小錚現在的課程進度,去了也學不到什麼東西。”提起這事,耿霜泠也是左右為難。

“這幼兒園也不是非上不可啊。”張阿姨幫忙出主意,“你也用不著犯難。幼兒園不過是這些年興起的玩意,以前大家帶個孩子哪有這麼精細,送過去也不過是為了有人幫忙照看下孩子,我看小錚這樣不吵不鬨的,好帶的很,也不是非要送幼兒園去。這不還能省上一筆開銷?”

幼兒園這類幼兒學前啟蒙教育機構雖說早在封建王朝末期就有建立,但在完全沒有早教概念的80年代,並不是很受民眾重視,裡麵的教師的教育水平也是良莠不齊,往往認識幾個字就可以了,老百姓們大部分還是將之看成解決幼童看管問題的“托兒所”。

“可學總是要上的,我是想著再找找有沒有好的,怎麼說讓孩子先習慣習慣集體生活,免得以後上小學不適應。”耿霜泠還在猶豫。自己的閨女總想給她最好的,彆人家的孩子都有幼兒園上,自家的怎麼能省了?

張阿姨笑了:“我說你啊,這碰到孩子的事想的就有點多。小錚離上小學還好幾年呢,咱這華夏書店平時來往的好多都是有文化的知識分子,大家都可喜歡你這小閨女,誰得個閒了教她一點邊角,這還有現成的課本,不比那幼兒園強得多?”

這話說的也有道理。

耿霜泠自然是相信自己女兒的受歡迎程度,等會就去征求下女兒的意見吧,如果女兒自己樂意,那就晚兩年再說。

至於給女兒找些小夥伴什麼的,看女兒的樣子現在也不是很在意,等以後上了小學再說也不遲。

大手牽著小手,小毓錚一步一步走得穩穩當當。回去的路上,耿霜泠就和女兒談起了上學的事。

顧毓錚老早就在想怎麼提這個問題了,因為怕母親懷疑才不敢主動說起。她可不想一直裝個小屁孩兒虛耗時間。

前世耿霜泠也問過女兒關於去幼兒園的意見,那時候的她對於能“上學”還是很向往的:聽說那裡可以學到很多知識,還有很多小夥伴。她就樂滋滋地表示了強烈的上學意願,於是就悲劇了。

幼兒園裡的小家夥們好可怕,動不動就哭,有些鼻子上還老掛著個鼻涕。小毓錚說的好多東西他們都聽不懂,整天不是對著些小木塊玩上半天就是吵著要糖吃,偶爾還要打個架。

那時的小毓錚哪裡知道一般的小朋友就是這樣的表現,簡直是浪費她看書學習的時間。因為想著要聽媽媽的話才硬是忍了兩年多,這一世她才不要再受一次這種罪。更何況,那一世的自己好歹還是個真小孩,這一世換個了成年的芯子,更是不能忍啊。

没有了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