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婉柔軟的聲音回蕩在空曠的室內, 聽來天真,問出的卻是世上最殘酷的問題。
英王的表情瞬間凝固, 勾起的唇角下壓,緊緊抿起,眼中再無半分笑意。許久,他的聲音淡淡響起,不帶一絲波瀾:“這不是你該關心的事。”
氣氛一下子沉滯下來, 壓在人心上,沉甸甸的仿佛要叫人窒息。輕城好不容易積累的勇氣瞬間消失, 低垂下頭, 不敢再問了。
英王抬眸,看到的便是小公主垂頭喪氣的模樣,螓首低垂, 玉頸微彎, 交疊的雙手緊緊攥在一起, 用力得指尖都發了白。
不過是個嬌滴滴的小姑娘,知道什麼, 自己何必遷怒於她?英王的心沒來由地柔軟下來, 突如其來開了口:“這是我亡妻的遺物。”
咦?輕城抬起頭, 驚訝地看向他。
英王恍惚了一瞬,眉梢眼角都柔和下來, 帶著繾綣:“當年我在落難時遇到她, 銀錢用儘, 靠著典當這支簪子支撐過了好幾日。可我知道她其實很舍不得, 在把簪子拿出去的前一天晚上,還偷偷哭了一場。”
他顯然不擅長傾訴,幾句話說得又慢又澀。
回憶並未褪色,緩緩展開:小姑娘趴在桌上,望著手中的芙蓉簪,明月皎皎,照亮她淚光盈盈。他看在眼中,知道她的不舍,可恨當時卻無能為力。等他的人找來,他第一件事就是去當鋪把簪子贖了出來。
得回芙蓉簪的那一天,他滿腔欣喜。私心裡,他一直期盼著,能有一天親手幫她把發簪插回鬢邊,換取她展顏一笑。
可他終究沒有等到那一天,他失去了她,從此,隻能在午夜夢回之際偶爾看到她的笑顏。
輕城卻是一頭霧水:不是,當初難過是難過,她怎麼不記得自己哭過?他到底腦補了什麼?
英王見她呆愣愣的模樣,腦海中浮現出另一張神態相似的麵容。他的唇角不知不覺慢慢勾起,笑著笑著,漸漸發苦:他犯下了大錯,沒有保護好她。當他衝進新房,看到她倒在血泊中,那一刻,當真是心膽俱裂。
輕城怔怔地望著他眼中的黯然與死寂,恍然間似乎明白了什麼,輕聲問道:“我聽說她是被一個湯圓……”
英王閉上眼睛,搖了搖頭:“是我害了她。我太自信了,以為自己能掌握一切,卻讓她陷於險境之中。”
他的聲音聽來依舊平靜,其中的絕望與悔恨卻撲麵而來。這些話,他藏在心中太久,今天,卻莫名地全部說了出來。
這一刻,輕城清晰地感受到了他的痛苦和絕望,他不希望她死!
一個從不敢想的念頭忽然從心底閃過:她一直以為他對自己是無情的,可如今看來,顯然不是。他不知道她的秘密,根本沒必要在她麵前作偽,莫非她從前全搞錯了?
他和太後的那些話,套用在莊家小姐身上固然可以,可若是主人公換成自己,似乎也是毫無違和感的。唯一想不通的,她的存在,如何能成為對付莊家的工具?
可有一點很清楚,如果是這樣,她和他的婚事顯然從一開始就存在種種算計。他並無殺她之心,卻極有可能默許了太後等人對她的利用,隻是沒想到在最後,事態失了控,讓她丟了性命。
他沒有殺她,卻讓她因他的求娶而喪命。
她腦中一片混亂,一時間,幾乎忍不住衝動,想向他問清楚全部真相。
恰在這時,外麵忽然傳來通報聲:“陛下駕到。”
英王睜開眼,站起身來看向外麵,剛剛的愧悔痛苦在一瞬間消失不見。
輕城知道已錯過了詢問真相的最佳時機,懊惱地握了握拳:早不來晚不來,偏偏這個時候過來!隻得跟著他去迎接宣武帝。
宣武帝看到她,有些意外:“榮恩怎麼在這裡?”
輕城從懊惱中回過神,暗叫不妙。差點忘了,她可是偷溜進來的,這下又被宣武帝抓包了。
英王恢複了平時冷肅端凝的氣勢,看了輕城心虛的表情一眼,隨口解釋道:“臣弟馬上要回西北了,特意召她過來問問蠻奴的情況。不知皇兄因何而來?”
宣武帝也就隨口一問,聞言,神情苦惱,欲言又止:“朕正要跟你說蠻奴的事。”
英王淡淡道:“不必了,榮恩已經都告訴我了。”
宣武帝見他拒絕的態度,表情更苦惱了:“朕也不想罰他,可那小子實在膽大包天,朕再不管他,隻怕要把朕的皇宮都掀了。”
英王道:“皇兄教訓自己的兒子,不必向臣弟解釋。”
宣武帝訕訕:“蠻奴到底是你帶大的,朕怕你擔心,也想向你討個主意。他跟太子終究是兄弟,鬨成這樣也不好。”
英王看了他一眼:“我說了主意,皇兄願意聽?”
宣武帝道:“若有道理,朕自然會聽。你且說來聽聽呢。”
英王直截了當地道:“要我說,蠻奴很好,根本不需要教訓。”
輕城驚訝地看向英王,他剛剛在自己麵前可不是這麼說的,這會兒怎麼護起短來了?
宣武帝似乎也被噎到了,艱難地道:“這小子無法無天,連太子都敢打!”
英王連眉毛都不動一下:“蠻奴行事向來心中有杆秤,他打趙昶,一定是趙昶有欠打的理由。何況皇兄有證據證明是蠻奴打的嗎,沒證據的話,憑什麼要我們蠻奴受罪?”
輕城歎為觀止,可算是知道趙蠻無法無天的性子是誰護出來的了。不過,莫名覺得開心怎麼辦?至少,英王對趙蠻是真好。
宣武帝似乎也不知道說什麼好了,苦笑道:“你這樣護著蠻奴,對他來說未必是好事。”見英王不接他的茬,他歎道,“你呀,還是這麼個寧折不彎的脾氣。當年你若肯稍稍低頭,也不至於……”
“皇兄!”英王驀地抬高聲音,打斷了他的話,聲音如冰。
“好好好,你不愛聽,我就不說了。”宣武帝意外的好脾氣,慶幸道,“還好蠻奴沒有完全像你,沒有死抱著規矩麵子不放,闖了大禍居然還知道抵死不認,自己把馬腳藏得好好的。”
輕城在一邊聽得汗噠噠:這個似乎,好像不是什麼值得驕傲的事吧,您身為一國之君,這樣語帶誇獎地說出來,真的不要緊嗎?
宣武帝卻越說越讚賞:“沒想到他小小年紀,心裡已頗有成算,這一手玩得當真漂亮。反而是太子,被個十一歲的孩子拿捏住,實在叫朕失望。”
英王不客氣地指出:“誰叫你隻有這樣一個寶貝疙瘩,從小就順風順水慣了的。”
也隻有這個弟弟敢這麼和自己說話了。宣武帝歎道:“朕與皇後,對他確實太過寵溺了。不過,”他語氣一轉,語重心長地道,“太子終究是太子,今後是要繼承朕的江山的。蠻奴是他的弟弟,朕隻希望他們兄弟連心,蠻奴能成為太子的左臂右膀,就和你我一般,委實不希望兩人之間有什麼齟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