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第43章(1 / 2)

然後楊廣便開始了同高句麗死磕的旅程。

大業六年末,楊廣說要乾高句麗。

大業七年,正式下達宣戰文書。

但同樣就是在這一年,山東、河南大水,漂沒三十餘郡。

冬,十月,乙卯,底柱崩,偃河逆流數十裡。

按理,該賑災了吧?

天災當前,征高句麗什麼的,應該緩緩吧?

但楊廣不。

還記得楊廣的老爹楊堅除了欺負孤兒寡母上位以外還乾過什麼缺德事嗎?

大旱之年,守著滿滿當當的糧倉,把百姓們趕到一邊逃荒。

楊廣不愧是楊堅親兒子,這父子倆一脈相承。

隻不過楊廣倒不是守財奴、吝嗇,而是不在意,不在意庶民的生死,更不在意蒼生的死活,而是選擇繼續做著征討高句麗的準備。

為了進攻高句麗,楊廣命令幽州總管元弘嗣造船三百艘。

造船的民工們因為日夜站在水中,皮膚潰爛,腰部以下長滿蛆蟲,死者甚眾。

又調民夫二百萬,用來運送衣甲、糧食等。

同造船的民工一樣,這些運糧工人們的生命是不值得在意的,同時亦是如同機器一般,不需要任何休息的。

天災,人禍,由上至下的盤剝……在各方麵條件都落後的古代社會,死人幾乎是可以想見。

往還在道常數十萬人,填咽於道,晝夜不絕,死者相枕,臭穢盈路,天下騷動。

一通折騰下來,楊廣征服高句麗的偉大事業是否取得了什麼進展不好說,但自己人卻是被楊廣輕輕鬆鬆消滅了一波。

可謂是欲傷人,先傷己,楊廣之武功,當真可怕。

縱使於後世的史書記載之中並不怎麼愛惜民力如秦皇漢武,亦不由得暗吸一口涼氣,道是此子恐怖如斯。

要知道,楊廣從楊堅手中接手的可是一個統一的,沒有外戚專權、沒有吏治腐敗、更沒有嚴重土地兼並的,正處在上升期的鼎盈土朝。

對比來說,趙大趙二兄弟從柴榮手中得來的基業簡直可以說是寒酸。

然後下一刻,有歌謠自虛空當中生出,相應的畫麵與場景隨之而轉換呈現。

“長白山前

知世郎,純著紅羅錦背襠。長槊侵天半,輪刀耀日光。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忽聞官軍至,提刀向前蕩。譬如遼東死,斬頭何所傷。”

歌謠的名字叫《無向遼東浪死歌》,更直白一點翻譯過來便是《不要去遼東白白送死之歌》。

這是大業七年,鄒平人王薄在長白山起義反隋之時所宣唱的歌謠。

在此之前,王簿本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平民,而起義的目標,亦非是推翻隋朝的統治,而是反抗那繁重的兵役,不要在遼東白白的丟掉性命。

於是王薄給自己起了一個響亮的名號叫知世郎,率先舉起反隋的大旗。

不到一年時間,便聚眾數萬人。

還是這一年,山東鬨饑荒,竇建德帶領數百人進入高雞泊,因為自奉節儉,分財於眾,體恤士卒,人人願意為之而效死。

此外,還有孫安祖、張金稱、高士達起義等。

群盜蜂起,不可勝數,徒眾多者至萬餘人,攻陷城邑。

但楊廣並沒有因此而停下遠征高句麗的步伐。

對於楊廣而言,不打高句麗是不可能的,這輩子都不可能,隻有吃著火鍋唱著歌,一路跑去遼東旅遊的樣子。

至於起義軍嘛,不過是一群盜匪,不足為懼。

隋將張須陀進軍泰山,對王薄起義進行鎮壓。

當然,逃避兵役的義軍們在正規軍麵前自然不夠看,被打得四散奔逃,但遼東戰場之上,我們偉大的隋煬帝陛下卻是秀了一波精妙操作。

大業八年,楊廣禦駕親征高句麗。

近古出師之盛,未之有也。

從第一支軍隊出發,一天發一軍,兩軍之間相距四十裡,依次推進,一共四十天,才發軍完畢。

此外,還有三台、五省、九寺等,在大軍出發之後出發,又綿亙了八十裡。

可謂是近古軍隊出動之盛況。

於是楊廣誌得意滿,對著一旁的大臣庾質發出疑問。

“高麗不過槁爾小國,不管土地還是人口都當不得我大隋一郡。愛卿以為,朕此次禦駕親征,勝負如何?”

實則楊廣嘴角已經有隱秘笑意露出,隻待例行謙虛一番,說上幾句場麵話。

畢竟在自信心爆棚並且沒有點數的楊

廣看來,自己文成武德,功過堯舜,注定建立世間不朽之功業。

更何況百萬大軍對上高句麗,優勢在我!

但,陛下啊陛下,您真的忘了您的武功都是一路代打上來的嗎?

不會吧不會吧,不會真有人覺得代練出來的戰績就是自己的真實水平吧?

不過這是可以說的嗎?

怕不是想要去和高頻、賀若弼等老臣一起去地府作伴哦。

於是庚質優雅禮貌且不失親切的表示,勝利是肯定能夠取得勝利的,但以下臣愚見,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您還是不要親自前往。

要知道,兵貴神速。您不如就留在此處,叫將士們日夜兼程出其不意,攻其無備。

要不然就這樣磨磨蹭蹭,恐怕高句麗早有準備。

再者,您不親征的話,這樣就算是敗了,同樣有人背鍋,丟的不是您的麵子。

楊廣:……

好氣哦,朕懷疑你在內涵朕,雖然朕沒有證據。

好你個庚質,說白了你就是在嫌棄朕是個累贅拖後腿對不對!

繼而對庾質表示,“汝既難行,可住此也!”

你庾質要是害怕,就給朕呆在這裡彆去!

朕是誰,楊廣!注定要功過堯舜的楊廣!會征服不了一個小的高句麗?

剛愎自用的楊廣顯然是一個相當自我,並不怎麼能夠聽得進去意見的帝王。

於是在接下來的畫麵與場景之中便可以看到,楊廣率眾一路慢悠悠的向著遼東而去,有左候衛大將軍段文振於出兵路上病重,臨終之際給楊廣上書,道是兵貴神速,一定要加速行軍,在秋雨來臨之前,對平壤形成合圍之勢。

而在當時的氣象條件與環境之下,遼河在春夏之交往往會因為雨季而暴漲,進而在沿河兩岸形成寬達幾十裡的沼澤地。

如果不速戰速決的話客場作戰,軍糧補給跟不上,很快就會陷入到進退維穀的局麵。

此外,段文振還提到,高句麗生性狡詐,很可能會借口請降拖延時間。

陛下可千萬不要因此而中了高句麗的奸計,因此而延誤行軍。

楊廣:卿家所言深得朕心,當真是高瞻遠矚神機妙算呢。

放心,朕是絕對不會犯這

些低級錯誤的。

然後楊廣照著段文振死前給出的參考資料,每一步都精準的踩在了錯誤的答案之上。

沒有一條幸免。

但這一切和英明神武的隋煬帝陛下又有什麼關係呢?

人家隻是和高梁河車神以及後世的某位運輸大隊長一樣,想要秀上那麼一波微操而已啦。

於是楊廣親戒眾人,做出最高指示。

首先,我們是□□吊民伐罪,身為王師出征,那麼就一定要有王師的氣派。

所以朕跟你們說啊,你們一定不能為了邀獲戰功而輕騎突進,孤軍獨鬥。

這可不是大軍行法。

那麼應該怎樣做呢?

“公等進軍,當分為三道,有所攻擊,必三道相知,毋得輕軍獨進,以致失亡。又凡軍事進止,皆須奏聞待報,毋得專擅。”

第一,我們應當兵分三路,互相協調策應,不能獨自向前。

第二,不管行軍還是駐紮,你們都要早請示晚彙報,聽從朕的命令,不可以私自行動。

怎麼樣,是不是覺得很酷很有章法?

我們的楊廣陛下在那一刻就是孔明附體周郎在世有沒有?

但,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啊親。

戰場局勢瞬息萬變等信息傳遞到皇帝耳邊再傳遞回來,黃花菜都涼了有沒有?

所以你看被某些楊廣粉絲碰瓷過的秦皇漢武,始皇帝會突然下令叫中軍左移二十米嗎?

漢武帝劉徹會要衛青霍去病實時彙報聽命令而行嗎?

隻不過楊廣陛下都這樣耳提麵命了,又是禦駕親征,諸將肯定是要給麵子的。

於是一切行動都聽從楊廣指揮。

隋軍這邊,有微操大師楊廣這麼個累贅,未傷敵先傷己。高句麗那邊就更不必說,玩起了段文武此前所說的奸計。

眼看這城池將要陷落了呢,就馬上開始喊著要投降。

而由於楊廣此前的耳提麵命,諸將自然不敢擅作主張,於是派人通知楊廣。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