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家書 ......(1 / 2)

太皇太後在幾天後由自己口述,身邊的宮女執筆,給康熙寫了一封家書。

康熙拿到這封家書的時候,已經是十二月了。

對於康熙來說,今年的好事兒真的很多,先是施琅□□,設置台灣府,屬於福建管轄。接著就是南巡的圓滿成功,讓他看到南邊雖然有人妄圖反清複明,但是也有很多百姓擁戴朝廷,就目前而言,清廷統治還很穩固,至於開放海禁那就屬於錦上添花的事兒了。

回程的時候路過山東,他特意去祭祀孔廟。

他就是在山東收到了太皇太後的信件。

康熙並沒有急著拆開看,而是問送信的人:“宮中太皇太後,皇太後安好?”

信使恭敬的回複:“太皇太後,皇太後,太子,並各位皇子皇女一切安好,各宮娘娘皆安,唯有皇貴妃小恙,宣太醫兩次。”

說完之後呈上抄錄好的太醫院脈案,康熙接過來看了看,還是老毛病,隻不過藥量加大了,可見是沉屙難醫,心裡歎息一聲。

接著又看了太子的功課和上書房各位師傅對諸位皇子功課的批示,對於兒子們的教育他很上心,檢查皇子們課業的時候真的比的上他批奏折了,這一忙就到了齋戒沐浴的時間,隻好把信放在一邊回頭再看。

其實在順治九年,向往漢學的順治皇帝“幸學釋奠”親自祭孔。到了康熙八年,康熙和順治一樣,也是親自“巡幸闕裡”,到曲阜祭祀孔廟。

所謂的“闕裡”是孔子當初講學的地方,也是孔子的故居,這裡有孔廟,因為當初這裡有兩塊石闕而得名。

康熙八年的時候,在齋戒一日後,康熙率領諸王、貝勒、貝子、公親自祭祀,至太學欞星門外降輦,由大成中門,步進先師位前,行二跪六叩頭禮。禮儀隆重,對孔氏更是禮遇有加。

這次康熙二十三年祭祀,比上一次更隆重。規定祭孔盛典應該使用祝文,祝文讀畢在跪處行三叩頭禮。同時增加大臣侍衛文武三品以上官員,以及當地官員,知府之上、武官副將以上全部參與祭祀。

三跪九叩頭禮,明顯高於京城文廟及其他地方的傳統祭孔儀式,成為曆代清帝闕裡祭孔的專用儀式。康熙還題寫匾額“萬世師表”懸掛於大成殿。

曆朝曆代都有皇帝祭祀孔子,隻有清朝最隆重,康熙越是隆重,越是說明滿人想從儒學這裡得到所謂的正統,越是想得到儒學的支持,繼兒得到民心的支持。

他的這一番行為也確實有了收獲,一時間儒林稱讚,對滿清韃子的稱呼也蕩然無存。

八旗權貴和儒林大賢一時之間眉來眼去,似乎當年滿清入關的種種都不見了,歌功頌德之聲一大片。

在這種氣氛裡,得意的康熙和群臣飲宴幾杯,回去後微醺之中拆開了太皇太後的信件。

信件上先說最近宮裡都好,康熙已經問過信使了,接著往下看,太皇太後在信件上重點說了一下幾個孕婦。

最近鈕鈷祿貴妃不舒服,太醫診治後隻說靜養幾日,不必吃藥,太皇太後在信裡的意思是可能累著了,讓她先緩一緩。

實際情況是鈕鈷祿貴妃不僅累,她還生氣!

她這個累是管理宮中的瑣事,彆看皇貴妃是位分最高的,但是人家也是最清閒的,想管事兒的時候管一管打發時間,不想管的時候把事兒扔給貴妃。

按道理說鈕鈷祿貴妃也該有點氣性:怎麼,你不管的想給我管,憑什麼?

可鈕鈷祿貴妃還不得不管,因為管理宮務能弄不好的好處。按道理來說,她這出身是正經的是八旗貴女,為什麼一點好處也要粘手,這就是她常年生氣的原因了。

她阿瑪死後,她娘家就上演了全武行,她那幾個兄弟爭爵位!

說起爵位,就要說一說她阿瑪遏必隆。

遏必隆的父親是開國五大臣之一的額亦都,母親是努爾哈赤的第四女,和碩公主穆庫什。

所以遏必隆和順治皇帝是姑表兄弟。

因為親戚關係,加上確實有能力,所以後來就成了輔政大臣之一,但是因為和鼇拜關係好,甚至鈕鈷祿皇後的義父就是鼇拜,所以遏必隆在康熙哪兒很不得臉麵。當初給康熙選皇後的時候,鈕鈷祿皇後在很多人看來簡直是鐵板釘釘的皇後,但是太皇太後選中了索尼的孫女,氣的鼇拜大罵索尼的孫女赫舍裡氏是滿人下人之女,也配做皇後?

遏必隆出身好,他的第一任嫡福晉是他的表姐妹,英親王阿濟格的長女,婚後不久這位嫡福晉去世,也沒留下孩子。阿濟格和多爾袞,多鐸是一母同胞的三兄弟,都是遏必隆的舅舅。

遏必隆的第二任嫡福晉是穎親王薩哈廉長女,婚後兩年去世。薩哈廉留下的順承王府也是鐵帽子王府之一。

遏必隆的第三任嫡福晉巴雅拉氏出身比前麵兩任差了不止一點,這位巴雅拉氏年紀輕輕嫁給了年紀很大的遏必隆,老夫少妻感情自然好,生下了嫡子阿靈阿。

可是遏必隆還有一個相伴了很久的側福晉舒舒覺羅氏,生下了鈕鈷祿皇後、第三子法喀、和如今的鈕鈷祿貴妃。

遏必隆去世了,遏必隆留下的爵位法喀和阿靈阿都想要。

法喀雖然是第三子,但是上麵的兩個哥哥都不在了,入關早期側福晉嫡福晉的區彆不是很明顯,他作為實際上的長子和側福晉之子,覺得這家業就該他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