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長戚戚 ......(1 / 2)

成為雍正妹妹之後 則美 13105 字 3個月前

晚上海棠被送回了園子裡, 先去了康熙的寢宮,康熙當時正在榻上歪著發呆。

這現象可真不常見。

海棠跑過去問:“汗阿瑪,你眼睛累了嗎?還是肩膀累, 棠棠給你捶肩膀吧。”

康熙聽見看了她一眼, 想起她幾年前握著拳頭給自己捶肩,恨不得要把肩膀給捶掉的往事來, 忍不住笑說:“回來了?上來, 咱爺倆下盤棋。”

梁九功把棋盤送來, 剛放好裝棋子的罐子,就聽見外麵傳來小奶狗奶呼呼的汪汪聲。

康熙這裡是不會有寵物的,他看看海棠,海棠繃著臉,一臉無奈的說:“是那隻小狗硬要跟著棠棠回來的, 棠棠也沒辦法, 它太粘人了, 本來說要走呢, 它非要躺在路上露肚皮,棠棠換條路走,它又攔著了。哎, 沒法子, 想想家裡不缺口吃的, 就帶它回來了。”

康熙抓了一把棋子在手裡玩著:“你要是喜歡去貓狗房挑一隻, 外麵的是些土狗, 鑽的到處是灰, 也不乾淨,朕記得有進貢來的好狗?”

最後一句看著梁九功說的,梁九功躬身回答:“有, 各個乖巧聽話。”

海棠已經在棋盤上落下一子了:“這種事兒還是講究緣分。實在是我看見它……不是……是它看見我就走不動道,我才勉為其難的帶回來了。”

康熙就知道是這丫頭看上小狗了,對梁九功說:“拿過來看看,看看這狗到底和咱們格格憑什麼有緣分?”

外麵一個太監進來,手裡捧著一隻胖乎乎的小土狗,狗是土黃色的,就是民間常見的大黃,皮毛油亮,鼻尖濕漉漉的,眼睛裡像是落入了星辰,看著還很活潑。

康熙看了一眼,伸手接過來放在棋盤上擼了兩下,小狗衝著海棠軟乎乎的汪汪了幾聲。

康熙就用手拉了一下狗的尾巴,小狗趕緊咬著尾巴轉圈,把棋盤弄的一團亂。

看看對麵胖乎乎的海棠,再看看這討喜的小狗,康熙忍不住說:“物似主人形,你們兩還真有點緣分。要說還是這些畜生忠心,知道誰是主子,給它點吃的就貼心,養大了也不會跟著人家走。”說著拎著小狗遞給了太監:“送貓狗房裡檢查,看看身上有沒有蟲子,收拾乾淨了給格格送去。”

說完對海棠說:“你十一弟體弱,務必要把這些小物件收拾乾淨才能送去。”

海棠嗯嗯幾聲,這是應該的,在棋盤上重新擺棋子,她的記性好,被小狗踢亂的棋局很快擺好了。

康熙放下一枚棋子:“要是養狗啊,不能跟你四哥那樣隻養寵物,還是要養幾隻獵狗的。回頭你能騎馬了,朕帶你去選好狗。”

“養獵狗?”海棠的腦海裡想起二郎神的哮天犬,黑色的獵狗,線條流暢威風,跑起來如風似電。

“嗯,每年木蘭圍場裡麵打獵,雖然是訓練大軍,也可以偶爾放鬆一下獵一些野獸,你不養狗怎麼行啊!”

“啊~”充滿了驚喜,“您以前是不帶我去的。”

“以前是你小,你長大了就該帶你去。彆說以前,這兩年都不會帶你去,你小短腿到了圍場,還沒草高呢,要是把你弄丟了算怎麼回事?”

嘴上這麼說,但是康熙的臉色還是淡淡,一邊落子一邊說:“過幾日朕就出發了,你彆鬨,跟著太後在家,不許四處搗亂。外麵的事兒也不要管,安心讀書,慢慢的長大,等到你大了有你給朕分憂的時候。”

“嗯!”

海棠下了幾枚棋子,就說:“棠棠覺得您最近不太高興。嗯,是因為外麵的事兒太煩了嗎?”

“這倒沒有!”康熙過了一會才說:“佟皇後去世後朕一直不痛快。這兩天才知道,她最後幾個月,奴才對她不夠儘心,也僅僅是完成了分內之事罷了。”

海棠忍不住睜大了眼,佟妃親眼看著呢,還有人對佟皇後慢待?

康熙不會跟女兒說他的悔恨和自責,他覺得他要是不來暢春園,常去看看表妹,她也不會在最後幾個月過的淒涼。所以就拿著奴才不忠心的事兒給海棠講了半天,大意是不能全心全意的信賴奴才。

一盤棋下完海棠才離開,帶著自己的宮女太監去看望德妃,離開幾天,回來後要去父母跟前說一聲報平安的。

德妃早就聽說海棠回來了,哄睡了小女兒等著呢。

門外通報之後,她趕緊站起來走到了門口,看一個小子被一群人圍著邁著四平八穩的步伐不緊不慢的走來,她笑著說:“這可算是有點長進了,以前隔著三裡遠都能聽到你喊額娘,今兒可算是沒大呼小叫的跑回來了。”

說著蹲下來摟著海棠胖乎乎的小身體上下看看:“阿彌陀佛,謝謝佛祖保佑,出去幾天沒把你這小東西餓瘦。”

“額娘,你一說這個我想起來了,今兒沒晚飯呢,給我弄點點心。”

“什麼點心?那是給你壓肚子的,就不是正經的飯菜。雙喜,從我櫃子裡拿點銀子,讓廚房那邊給格格收拾些她吃的送來。”

雙喜答應了一聲去了,海棠先鑽到妹妹的臥室裡看看妹妹,妹妹已經睡著了。她出來爬到榻上問:“您還有多少銀子?”

德妃聽了停了手裡的活兒問道:“你問這個乾嘛?怎麼,你個財迷把主意打到額娘身上了?”

“哪有,您閨女如今是有錢人,看不上您攢的那三瓜兩棗。”

德妃笑起來:“那是,九格格一年的壓歲錢頂的上我好幾年的俸祿,你都是有錢人了還問這個,這是要分給額娘一些?”

海棠的小胖手就摸自己的腰帶,從裡麵抽出一張疊得整齊的紙條,歪著靠在墊子上,曲著一條腿伸著一條腿,一副浪蕩子的模樣。

她用小手把紙條卡在手指頭上彈出,飛到了榻上放著的炕桌上,海棠昂著小下巴:“拿去花,這是棠棠孝敬您的。”

“瞧你那臭德行,吊兒郎當跟誰學的?再有下次看我揍不揍你!”德妃說著把疊著的紙條一點點打開,這是一張銀票!

德妃趕緊拿到燈下看,她識字不多,還是進宮後學的,對著銀票看了一會,問:“這是壹還是薹,皮丫頭這是多少?你是不是要笑話你額娘?”

“一千兩啦!”

“你個倒黴丫頭,你哪兒弄來的?不會你在外麵收人家的好處了吧!”

德妃把銀票扔到一邊,踩著花盆底動作矯健的饒過腳踏,上去摁著海棠,擰著她的耳朵把人提了起來。

“你膽子不小了啊!你知道這是多少錢嗎?你哪兒弄來的?讓你汗阿瑪知道了打斷你的腿!”

“放手啊額娘,汗阿瑪知道的,下半年還有一千兩給您,這是棠棠的產業,棠棠的,不是收人家的好處。”

“真的?”

“你不信明日問汗阿瑪去啊!”

應該不是哄人的!

德妃立即鬆開手:“來,讓額娘給你吹吹,不是……你汗阿瑪為什麼給你產業?”

不是德妃多想,皇上那人刻薄寡恩,給出去的恩典少的可憐,能從他手指縫裡得到點東西必須要多想想才行。

“得到的時候就挺意外的,其中的實情不能多說。”

“和你這幾日出去有沒有關係?我總覺得你出去的事兒蹊蹺!想想又覺得心驚膽戰,你個小孩子能乾什麼?越想越覺得令人不安。”

“沒有,你這是多想了,這是賣瓷器的錢,您知道這個就行了,按道理說我不該說的,說這麼多已經出格了,總之,這錢一大半進了內帑,內務府不沾邊而已,您可不能多說,說了回頭麻煩多。”

德妃放心了,過去把銀票撿起來放到自己的袖子裡:“你說不讓內務府插手我能理解,內務府是什麼都要扒一層皮,皇上看不慣是早晚的,想動內務府又不容易,和外麵王府也有牽扯,你身邊的孫嬤嬤他們一家以前是英親王的包衣奴才,最後伺候了正黃旗的主子。不過說起來,要是沒內務府,烏雅家的日子也不會那麼滋潤。”

她喜滋滋的把銀票放好,鬆口氣說:“有了這錢啊,咱們娘幾個日子就輕鬆多了,我手頭上也能鬆一些,回頭這錢花在你們兄妹四個身上。”

這時候外麵送餐進來,海棠含糊的說:“您大方的用,年底棠棠再孝敬您。”

德妃就說:“看來養了你們幾個,我是先享你的福了。”讓德妃自己說,兒子要有,可是多了也不好,看看宜妃就知道了。女兒多了一開始處處好,就是最後遠嫁能要了命。

德妃一邊給海棠夾菜,一邊說:“這幾日你不在家,園子裡有些風言風語,你知道就行了,可彆多說。”

海棠捧著碗:“嗯嗯嗯,棠棠又不傻,什麼風言風語?”

德妃終於能找個人說八卦了,她和雙喜和大福能說,但是三個人太熟了,自己說一句就能知道她兩的反應,沒意思。和彆人沒法說,宮裡的人都信不得,更不會分享這些八卦!兩個兒子是臭小子,人家才不聽這些呢,桂枝太小,雖然海棠也不大,但是海棠人小鬼大。

她就壓低身子一邊投喂海棠一邊說:“不知道哪兒刮來的妖風,說是生十一阿哥的時候宜妃差點沒命,她就不喜歡十一阿哥,這些日子十一阿哥不是會走路了嗎?九阿哥把小弟弟架在肩膀上亂跑,帶著回去見額娘,誰知道是為什麼啊,十一阿哥一直哭,誰都哄不住,最後趕緊給太後送去,小阿哥一看太後立即不哭了,委屈的躲在太後懷裡不出來。”

因為這事兒,園子裡人也不再嚼她和四阿哥母子感情的舌頭了,現在大家都在議論宜妃呢。德妃就覺得宜妃簡直是自己的貴人,德妃這會是打心眼裡感謝宜妃母子引領了下半年的閒話。

海棠咽下粥:“外麵胡說,她也不那麼喜歡五哥啊,生五哥的時候她都沒受罪,她就是偏心九哥。”

“是吧,我也是這麼說的,有時候就想不通這當娘的怎麼會偏心人呢。前幾天你四哥和你六哥來,他們哥倆在這裡寫大字,聊起了功課,說是以前有個太後,生大兒子時候難產,就不喜歡他,為了要讓小兒子當皇帝,要和小兒子裡應外合弄死大兒子,這國主就生氣,發誓和太後不到黃泉不見麵。”

海棠抱著碗,嘴裡含著勺子想了一會,“您說的是鄭伯克段於鄢吧?”

親爹講故事稀碎稀碎的,親娘也沒好到哪兒去。應該和文化水平沒關係,單純是這兩人的表達能力不好。幸虧自己能說會道,要不然將來講故事也是稀碎稀碎的。

德妃想了想:“好像是這麼說的?”

“嗨”海棠一邊吃一邊說說:“我悄悄的告訴您,這事兒啊正經的夫子師傅是不會說的,讓汗阿瑪聽見也要罵我。這故事啊,裡麵有隱情。”

“什麼隱情?”

“這鄭伯不是你嘴裡的那個太後親生的!①”

“我當時也是這麼問的,我說都是自己生的,手心手背都是肉,怎麼可能做出聯合小兒子要奪了大兒子位的事兒,除非不是親生的。你兩個哥哥口口聲聲說是親生的,是難產生下的。”

海棠在上書房卷的那麼嚴重,終於能跟親娘顯擺了。

“這事啊,要從這兩口子身上說起來,鄭武公和他的夫人武薑。

這兩人沒做兩口子之前,鄭武公和武薑的爹申侯有殺父之仇②,這裡麵的事兒多了,反正最後鄭武公娶了仇人的女兒。可是這鄭武公長的好看,又有本事,據說和一些貴婦有過一腿,這個不知道真假,等我有機會了去翻翻書。